傅盛:AI人才培養的核心應在本地,歐美市場紅利已所剩無幾
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在經歷了股票低迷、股票被坐空等事件后,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傅盛在接受網易科技等媒體采訪時表示,獵豹已經回到正軌,無論是在對AI產品的布局、海外的游戲廣告,或是近期的合作交易,獵豹都有了清晰的定位和布局。
當今,很多企業提出allinAI戰略,傅盛認為,獵豹的優勢在于產品,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要用產品的優勢去彌補技術的不足。
因此,對于獵豹和傅盛來說,現在唯一的壓力就是把產品做出來。
AI最后要落地到產品本身。傅盛強調,要用產品的思路去思考技術怎么落地,而不是研發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技術。
一、AI人才培養的核心應在本地?
近些年來,人工智能在中國逐漸的普及與發展,各大公司都想在AI這一新興領域的先機,于是AI人才備受熱捧,但與之相對應的是現狀是,AI人才的稀缺。
于是,是從海外挖人還是自己去培養人是現階段眾多布局AI公司所要考慮的。
在海外挖人,坦率來講不是太成功。傅盛表示,中國公司去美國灣區挖人難度很大,獵豹在灣區搞的研發,當時最大的問題是是時差。你睡他不睡,他睡你沒睡,你別看這一點點東西,非常麻煩的,都不說視頻會議了,而且飛過去差不多10來個小時。這也導致人才流動較大。
傅盛表示,人工智能是一種體系化的技術,你要找到場景,涉及到各個層面去落地,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還要跟業務結合。如果花大力氣,把海外的一些人挖回到中國是有機會存在的,但核心還是中國自己來培養。
此外,傅盛透露,一些大公司為人工智能招了好多人,一年之內花了非常多的錢。人才肯定是會有缺口的,但如果每家企業都要找頂級的人才,或者所謂所有世界級的大牛才能做成一家公司,那就沒有創業了,也沒有顛覆了。
所以我覺得人弄到了未必會成,人沒有弄到,也未必就沒有機會。傅盛認為往往看上去并不是那么頂級人才,反而取得了成功。就像馬化騰、馬云不是清華、北大畢業的,但依舊成功了。
二、明年3月推出量產硬件產品
我認為未來所有的設備都是智能的,目前所要做的是,www.twshmhelmet.com,在一個大的機會里面撕開一條口子,再慢慢往里伸。于是,獵豹早就在AI領域做了布局和嘗試。
除獵戶星空外和智能音響外,獵豹已經把AI應用在獵豹現有的業務中。如,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到豹旗下的直播社交產品Live.me中,實現24小時實時監控用戶產生的內容。
現在大公司都說AllinAI,那獵豹的差異化是什么?傅盛認為,獵豹的增長路徑會有差異化。這個事情最后要落地到產品本身,用產品的思路去思考技術怎么落地,而不是去研發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技術。
傅盛將技術分為兩類,一類是爆炸性技術,另一類是融合性技術。而今天,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是需要將軟件技術變成一個真正的實體,將AI技術融進一個消費者能接觸到的產品中。
而且,傅盛認為在算法的門檻很難樹立的情況下,www.twshmhelmet.com,公司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彌補AI技術上的不足:首先是更好的產品設計,其實是用硬件的優勢去彌補軟件的短板。而這也正是獵豹的優勢。
AI本質上有一個核心關鍵詞跨界,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點,傅盛對記者表示,如果是簡單是技術點的話,機會一定是那些教授、博士們的,他們公司永遠會最強大。但是核心是怎么把AI應用上,而且能夠讓消費者用它。
大家都幻想著再來一個安卓,哪有那么容易,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做所謂的平臺。獵豹將會把AI直接做成產品,不會提供一個所謂的平臺,而平臺是巨頭的。
此外傅盛還透露,明年3月份,獵豹將量產硬件產品。還是想做一個更能符合用戶預期,而不是簡單的概念型的產品。
三、做企業不要給自己設邊界
一個人如果自我設限,自己的成長就會受到影響。美團點評CEO王興提出的邊界論也被傅盛贊同,這個道理放到企業也是一樣的,不要給自己設限,在這個時代喪失機會比什么都可怕。
于是,獵豹的布局也從最初工具到內容,發展到如今的?AllinAI。
現代是一個大變化的時代,每個事物在快速迭代,如果用過去的邏輯,可能會把自己限制的非常死。而傅盛內在邏輯是要找到自己擅長的、感興趣的,以及在未來10-20年可以持續的。
如果說圍繞生活服務布局是美團的邏輯,那獵豹內在的邏輯就是工具屬性+未來20年大場景。未來要讓人的勞動力可以更豐富,又具有工具屬性,就只能發展AI。傅盛表示。
此外,傅盛還強調,本質上各行各業在加速融合,其實我們認為很多東西有邊界,后來發現這種邊界在逐漸消失。
四、歐美市場的紅利已所剩無幾
當下國內互聯網公司紛紛在海外布局,而作為最早探路的一批企業,傅盛認為,獵豹抓住了一波最好的互聯網國際化的時機。那時候安卓在全球流行,我們是伴隨著安卓系統打勝仗。當時美國用戶都很便宜,才零點幾美金。
但今天來看,歐美市場面臨著和中國市場一樣的問題:移動互聯網不再增長,紅利所剩無幾,都要進入精細運營、深度運營和相互激烈競爭的狀態,巨頭的力量會越來越強。
東南亞、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商業化能力不僅弱而且對本地化的屬性要求會特別多。傅盛以印度為例,獵豹去年的利潤幾乎全投進了印度市場,以為一天能獲取上百萬用戶,結果發現結果發現他們一個月掏幾十元都很少。
但如果只看用戶量的增長,傅盛表示,對于創業公司來講,海外的確是會更快,但要想把取得的流量變現,只能等非洲國家經濟崛起。
巨頭做出海業務會遭遇到什么困境?最大的問題就是巨頭內部最精銳的人員一定會打國內市場,派出去的成員得到的總部資源又很弱,達不到要求后,也就不再繼續投錢。傅盛表示。
另外,傅盛強調,中國本土市場對創業者依舊有誘惑。創業公司去深耕河南一個省,也比去布局海外幾個國家要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