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建地下綜合管廊可以跑車未來將用機器人巡檢
我們的城市,有著地上、地下兩張地圖目之所及,是地上的城市建筑;看不見的地下,還有一個龐大的世界,里面遍布各種管線,也被稱為城市的地下生命線。
如今,我們的腳下正在進行一場變革,而國家住建部近日也發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合肥經驗。
一起來看看,合肥這場地下變革的神奇之處。
合肥地下生命線普查為全國省會城市規模最大
綿延不絕的地下管線是保障城市安全運行、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城鎮化發展質量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被喻為城市的生命線。
早在2014年,合肥就著手開展生命線普查建設,歷時多年。
截至目前,累計完成城市規劃區493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地下管線普查,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總長度30132公里,涉及道路825條,是全國省會城市迄今為止一次性普查量最大的一次。
地下管道異常可實現實時在線監測
地下管線運行情況怎樣?如何監管保障安全?這一直是個難題。
為此,合肥實施了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系統(一期)項目,實現了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的實時在線監測、風險隱患的及時發現,大大提升了生命線工程運行管理和服務水平,提高了城市主動式安全保障能力。
在一期試點的基礎上,二期系統建設按照點、線、面結合的原則,重點選取一環內老城區、省政務中心和市政務中心等建設年代久、人員密集、重要敏感區域進行安全監測。
目前,二期項目建設已全面啟動,預計今年年底前可正式進入施工階段。
與城市生命線一期相比,二期建設擴大了監測范圍,提高了建設標準,庫卡機器人,增加了排水、熱力和中水三個專項監測內容。相關負責人介紹道。通過在排水管網、熱力管網中安裝智能監測儀,實時監測排水管網、熱力管網運行狀態。在中水管網,通過在管道中自由滾動的智能球檢測壓力管道中異常,借助聲波來定位泄漏點,對14公里的中水管線進行檢測,并提供檢測分析報告,為管網安全運行提供輔助決策。
地下管廊可跑車未來將用機器人巡檢
說起地下管廊,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歐美電影里可以飆車的巨大管道。合肥在建的地下綜合管廊空間也很高大寬敞,同樣可以跑車,建設管理水平也走在了全國前列。
合肥的綜合管廊多數選擇建在道路的綠帶下,沿途每隔一段距離會設有集通風、檢修、吊裝等功能為一體的孔洞。這些孔洞的形態可能也是多種多樣的,與綠帶同步規劃建設,既能夠方便工作人員進入管廊維保,外觀上也更加美觀大方。
今年上半年,合肥市地下綜合管廊迎來了首個房客,邁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為全市綜合管廊投入運營奠定了基礎,也為全省地下管線入廊工作提供了樣板和示范。在地下綜合管廊中,工業機器人維修,自來水、燃氣、電力、通訊等多種管線統統住進了一幢大房子中,合肥是燃氣管線率先入廊而且住的還是單人間。
由于燃氣管線遇高溫或火花極易爆炸,危險性較大,故對運行管理和日常維護要求更加嚴格。市城鄉建委工作人員介紹,因此在綜合管廊中設置燃氣管線,須獨立設艙。這就相當于讓燃氣管線住進VIP單人間,單人間高3.3米、寬2.2米,條件很好。
有了綜合管廊后,各種管線不會糾纏不清。被分門別類各個艙內,看起來非常有序。過去曾出現過的施工挖斷燃氣管道事故,就可以不再擔心了。
此外,未來你也將發現,我們路上的井蓋將越來越少,窨井傷人事故也大大降低,因為未來,合肥將考慮用機器人去巡檢,更加及時發現處置燃氣泄漏、水管破損等隱患。記者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