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合肥高新區傳來喜訊,在國家戰略層面布局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中,合肥從眾多申報城市中脫穎而出,和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深圳一起成為國家首批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合肥是以合肥高新區為主進行申報的。
試驗區的獲批,不僅意味著在人工智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賽道上合肥成功搶得先發“身位”,也意味著合肥高新區在依托人工智能新技術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上成果初顯。
下好人工智能先手棋
下好先手棋,方能打好主動仗。
在人工智能產業的賽跑中,合肥之所以能成功獲批國家首批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首先離不開國家、省、市及合肥高新區超前謀劃的戰略布局。
2012年,工信部與安徽省政府簽署《共同推進安徽省語音產業發展合作備忘錄》,正式建立了部省合作共同推進安徽省語音產業發展的工作機制。
2013年10月,工信部辦公廳、國務院信息發展規劃處領導專程赴安徽調研,將中國聲谷列入國家發展戰略規劃,并希望依托項目,為國家安全、民族文化、信息消費等方面在核心技術層面作出貢獻。
2017年5月由國家發改委批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牽頭建設的“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正式布點合肥,合肥高新區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備受矚目。
2017年7月國務院出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人工智能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省委省政府要求合肥高新區要“搶抓機遇、優化布局,加快打造全國重要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先行區和智慧產業新高地”。合肥高新區主動作為,于2019年3月發布《區域人工智能產業規劃》,以中國科大高新校區智能與信息學部為核心,建設七大功能區,在全球語音智能、類腦智能、量子智能、大數據智能領域形成“四領先”技術優勢,初步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合肥高新區還制定人工智能專項政策,設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包括智能語音、集成電路(語音及人工智能方向)、人工智能軟件產品、智能機器人、智能終端、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智能運載工具、量子計算及通信等產業類項目的發展,在啟動資金、投資補貼、項目補貼、平臺服務、人才引進、應用推廣等方面開展多維度全周期的支持。
搶占產業新“高地”
有研究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經超過1000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增長至16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1萬億元。
如何抓住產業紅利,搶占產業新高地。合肥高新區把人工智能產業作為參與國際競爭的戰略性產業來培育,依托省部共建中國聲谷、科大訊飛智能語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創新平臺,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通過做好服務、做強平臺、做優生態,在國內人工智能產業領域不斷爭先進位,龍頭企業實力不斷增強,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產業生態不斷完善。
中國聲谷是由工信部與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部省重點合作項目,截至目前,已經吸引入園企業超過600家,在教育、醫療、服務、汽車、家居等領域孵化培育了130多款人工智能軟硬件產品,形成了蓬勃發展的人工智能上下游產業生態。科大訊飛是我國唯一以語音技術為產業化方向的“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2019年至今,已累計在語音合成、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國際核心賽事上獲得了20項世界冠軍。科大訊飛智能語音開放平臺與阿里云、騰訊、百度獲批第一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之一,目前平臺全球開發者團隊達105萬個。
2019年以來,海康威視合肥科技園、中科寒武紀研產中心、華為合肥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四維圖新第二總部、北方雷科北斗導航芯片等一批關注度高、成長性好的項目相繼簽約落戶合肥高新區。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區已經聚集人工智能產業企業超過600家,2019年產值規模達到650億元,2019年上半年實現410億元,預計2020年產值將超千億元,形成了核心技術引領、基礎產業(芯片)支撐、智能硬件和服務為代表、信息安全保障的完整產業生態。
2019年9月,在國家發改委首批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以合肥高新區為重要支撐,合肥市獲批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3個產業集群,數量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
打造創新“策源地”
如果說龍頭平臺和企業的帶動引領,迅速形成了一批企業的集聚。那么在人工智能這一全新產業的搶道中,高瞻遠矚的合肥高新人把創新作為技術、新產業發展永恒的動力,持續打造創新策源地,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聲谷之外,量子中心正成為合肥高新區第二張靚麗名片。安徽省科技創新“一號工程”量子信息與量子科學創新研究院結構封頂,是全球在建最大的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大潘建偉、郭光燦、杜江峰三院士組成的量子科技“GDP”國家隊,已在區孵化設立了科大國盾、本源量子和國儀量子公司,分別開展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的產業化。目前,合肥高新區量子關聯企業近30余家,他們所在的云飛路也被稱為“量子大道”。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是由安徽省、中國科學院、合肥市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建的區域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建設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及“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合肥總控中心。
而在中科大先研院的對面,建設中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高新園區預計2020年底投入使用。目前,合肥高新區已建設聯合實驗室47家,www.twshmhelmet.com,累計引進各類人才490人,累計孵化企業199家,KUKA機器人電路板維修,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9家,已申請專利140項。
合肥高新區還著力探索產學研相結合創新模式,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簡稱“創新院”)就是一個完全按企業化模式運行的成功案例。創新院通過重大科技創新帶動規模產業化,形成科研、產業化和資本運作三大體系的有機融合。此外,創新打造了“科學島創客學院”、“合港創新創業交流大賽”等雙創品牌,累計孵化企業60家;企業注冊資本總額超6.7億元,其中外部投資超5.9億元;孵化企業獲得各類基金與風險投資超過2億元;建設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13個。
為鼓勵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和高端協同創新平臺建設,對在合肥高新區落戶的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合肥高新區出臺了“創新十條”政策,結合貢獻情況,給予每家最高5000萬元運營經費。
通過打造創新策源地,點燃了合肥高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唯進步,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