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動駕駛汽車擁有“道德”生死抉擇再無爭議?
隨著自動駕駛汽車大規模商用普及即將成為現實,其面臨交通事故時的倫理選擇問題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雖然有研究人員表示已經能夠通過算法為自動駕駛車輛賦予道德,但是要想徹底解決,恐怕還是需要從法律與技術層面來實現。
當自動駕駛汽車擁有道德生死抉擇再無爭議?
搭載Autopilot系統的特斯拉早已上路,配備L3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奧迪A8也即將上市,就連百度無人駕駛汽車也跑上五環溜了趟彎兒。自動駕駛汽車的商用化正不斷加速,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大規模普及也似乎指日可待。
受各行業巨擘積極推動自動發展迅速
作為人工智能領域最有希駕駛望實現快速商用化、且能獲得巨大經濟利益的細分領域,自動駕駛近年來獲得了互聯網、芯片、汽車等多個行業中巨頭企業的瘋狂投入。谷歌、英特爾和通用就是各個行業中的杰出代表。
谷歌一直是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領頭羊之一。谷歌曾表示希望自家的自動駕駛汽車能在2020年實現量產,而且谷歌并沒有打算推出半自動駕駛汽車的計劃,而是傾向于生產一款完全無人駕駛的汽車。到現在,谷歌已經擁有7年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與測試經驗,數據與技術積累都十分雄厚。
英特爾公司作為傳統芯片巨頭,為了加速自動駕駛研發進程,快速掌握技術優勢,進行了一系列的收購,包括以150億美元收購了以色列科技公司移動眼、深度學習技術公司Nervana和微芯片制造商Movidius等。此外,英特爾還與寶馬聯合組建了自動駕駛汽車合作聯盟,并吸收了德爾福、德國大陸加入。
通用近日宣布,他們的自動駕駛測試車隊已經擴充到180輛的規模,并且從2018年開始,將部署上千輛自動駕駛測試車。同時,通用為旗下自動駕駛部門再次投資了1400萬美元,并為其在加州舊金山重新打造一個研發基地。此外,通用在今年將陸續投入約6億美元加快自動駕駛汽車計劃的發展。
在各大巨頭的積極推動下,自動駕駛汽車正迎來愈加快速的發展。
自動駕駛汽車面臨倫理危機陷入道德困境當中
面對自動駕駛汽車即將大規模普及的態勢,人們對于其安全性和遭遇事故時的道德選擇存在著不小的擔憂。
由于現階段的自動駕駛汽車大多只具備L2、L3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仍然需要人類一定程度的掌控,所以仍然存在許多現實存在的危險。已經量產的特斯拉,以及上路測試的谷歌等自動駕駛車輛都發生了一系列交通事故,雖然原因基本都與自動駕駛車輛無關,但也充分說明了當前自動駕駛汽車所帶來的安全性提升也是有限的。
并且,當自動駕駛汽車遇到意外,譬如有一個小孩突然沖上了馬路,而人行道上有一個正常行走的成年人,自動駕駛系統該如何做抉擇呢?如果是面對生命與非生命的選擇或許還沒有那么困難,而面對同樣都是生命,甚至都是人類,那么自動駕駛汽車的選擇就陷入了倫理道德的巨大困境中。
當自動駕駛汽車擁有道德倫理爭議仍不可避免
面對自動駕駛汽車的道德選擇困境,一些研究機構試圖通過技術手段予以解決。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道稱,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德國Osnabruck大學日前研究出的一組新公式,可以通過算法使自動駕駛汽車被賦予道德準則,在發生意外事故時,將人的安全放在首位。
在困境中,人類行為可以由一個相當簡單的以生命為基礎的模型來建模,該模型由參與者將其歸因于每一個人、動物或無生命的物體。這意味著,人類的道德行為可以被機器所使用的算法描述。那如果自動駕駛汽車和其他人工智能系統與這些模組相連起來的話,自動駕駛車在發生交通事故后可以果斷做出正確的倫理抉擇。
然而,即便如此,自動駕駛汽車面對的倫理選擇其實還是沒有被解決,只是相對來說能夠做出更為正確的選擇。
完善法律、交通體系與實現完全無人駕駛技術或是真正解決之道
幾乎沒有答案的道德選擇難題該如何解決呢?
目前,自動駕駛汽車發展迅速,但是相關的法律法規、交通設施都遠遠滯后,不符合自動駕駛的當前需求。因此,當自動駕駛汽車上路之后,庫卡機器人,將面臨著復雜的交通狀況,安全風險也無法避免。
但是隨著各國政府開始愈發重視自動駕駛領域的重要性,并積極推動自動駕駛立法進程,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與規范措施,同時調整現有交通體系、打造符合自動駕駛汽車的交通配套設施,自動駕駛汽車所面臨的的交通事故率將大幅下降。
同時,域內各大企業在不斷的合作與競爭中,將促進自動駕駛技術的升級優化,未來某一天,當具備L5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實現商用普及,再配合以上述的法律及交通環境,交通意外的發生將幾無可能,交通安全性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沒有交通事故的情況下,我們又何須面對這無解的道德選擇難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