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交管的AI大腦,海云數據拿出重拳產品深耕公共安全
人工智能的發展,大數據、算法、計算力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如今,有許多大數據公司紛紛轉型AI,做數據可視分析起家的海云數據,則從去年就開始布局AI,今年3月底正式推出唇語識別黑科技,8月公布其AI戰略藍圖。轉型跨度大,到底是盲目跟風,還是業務升級需求,能否將大數據和AI技術在實際場景中糅合,這才是成敗關鍵。
一直深耕公安領域的海云數據,想通過智警大腦讓公共安全行業變得智慧起來。
AI+可視分析,打造海云拳頭產品智警大腦
12月8日,海云數據發布一款基于圖易6.0平臺的智能產品智警大腦,這款產品搭載了AI與數據可視分析技術,聚焦公安業務能力進化,通過將海云圖易6平臺中的能力模塊與公安業務相結合,在40個細分領域內形成了200余個行業能力。
目前,海云已經成功在多家省、市公安局部署了智警交管大腦,占據超過1/3的公安市場;在部署智警交管大腦后,公安部門情報分析準備時間縮短70%,指揮決策效率提升50%。
海云數據創始人、CEO馮一村在發布會現場演示了升級后的智警大腦。
圖:馮一村演示智警大腦人臉識別登錄
他用人臉識別的方式進入智警大腦系統,后通過語音交互的方式向機器人下達語音調度指令,識別準確無誤。演示中,現場還有一個警務工作人員,配合完成接收警令、回復警令以及執行警令的過程。
此外,智警大腦對未發生的安全事件也有預測功能。比如有吸毒歷史的人員如果近期經常聚到一起,并且聚會時間集中在夜晚,www.twshmhelmet.com,系統會預判他們有重新吸毒嫌疑。另外智警大腦還可以對案件的線索分析,比如分析犯罪嫌疑人的人際關系和交通路線圖,系統會推測出其相關團伙,幫助警察破解系列案件并抓捕其團伙。
據悉,智警大腦可以利用語音控制放大縮小地圖、調出事故現場視頻及周圍消防、醫院、警力分配情況,并賦予公安高層指揮決策和調度的能力,確保了在事故發生后公安部門能快速反應、快速處理。
馮一村介紹到,在智警大腦整個產品設計中,附近的警力、案發地址、周邊卡口、情報分析情況、犯罪嫌疑人的路徑、重點嫌疑人的檔案等等這些節點,都可以通過一張圖、一張網的形式,讓業務人員實時看見、實時判斷。
在整個業務場景當中,海云希望所有的指揮中心、情報中心都是智能化的,都是可調度的,實現讓所有的語言隨時觸達,讓所有的警令隨時觸達,讓所有情報的信息實時傳遞到業務場景的人員手中,讓所有一線人員都能夠根據警情的信息有效調度、有效分析、實現有效的警令。
目前,海云的圖易平臺已經在公共安全、交通運輸、智慧城市、軍民融合等行業形成落地。
AI技術的產品化之路,www.twshmhelmet.com,究竟難不難?
如今的AI公司,大談技術的較多,實現產品化和在細分領域實際場景落地的少之又少,恰恰技術的生命力在產品和應用中才能更好迸發出來。海云在其深耕的公安業務領域,實現AI技術的場景落地,打造產品并且逐漸成熟,顯得更務實。
那為何AI的技術,目前來看,難以實現產品化?
商業模式創新的主要方式是產品化,相對于上半年更關注AI的新技術,下半年來對于技術產品化和商業落地更加矚目。明星AI公司中,做圖像識別的公司技術轉化為應用較多,安防行業市場潛力巨大,對人臉識別技術的需求比較大。語音識別的公司,正逐漸尋找IOT市場的機會。
人工智能要做產品落地,這當中有一個認知差別。到底是AI+行業,還是行業+AI?這兩個大有不同。AI+行業就類似于攜程網,互聯網很多對行業的改造就是互聯網+行業;第二類叫行業+AI,AI是行業的一部分,比如自動駕駛。
眼下,巨頭搶占流量入口者有之,開放免費技術平臺者有之,已有業務基礎和AI結合者有之,推出智能產品的也有。但是其技術成熟程度,產品工程化程度,商業價值,都尚待考量。
現在的人工智能時代,機器人維修,群雄混戰,賽道上的BAT與行業新貴、創業新秀都有跑出來的機會。最近科大訊飛受到質疑,多是對其商業化能力的詬病。可見,不論困難與否,接下來覓得AI技術的產品化之路,才是生存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