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機器人產業創新高地
8月23日至8月27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等主辦,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承辦的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本屆世界機器人大會以創新創業創造,迎接智能社會為主題,由論壇、博覽會、機器人大賽三大板塊組成,致力于打造成為機器人論壇的達沃斯、機器人博覽的漢諾威、機器人賽事的奧運會。
在此次大會上發布的《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路線圖》提出,到2025年北京建成全球新興的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的戰略愿景。記者就此路線圖出臺的來龍去脈專訪了本屆世界機器人大會組委會執行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張伯旭。
建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
記者:建設全球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北京市有哪些優勢?
張伯旭:北京是中國創新資源最密集、創新動能最強勁、創新創業最活躍的地區,正處于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時期。在中國成為機器人創新大國的進程中,北京將發揮三大優勢,努力成為機器人創新發展的領軍者。
第一,科研優勢。北京聚集了清華、中科院、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等機器人領域重點科研院所近20家,擁有一批由知名專家領銜的研發團隊。國家機器人標準總體組秘書處也設在北京。北京匯聚了170多家機器人創新創業企業,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第二,生態優勢。北京是我國最大的前沿信息技術和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策源地,在機器人前沿技術領域具有領先優勢。2016年,北京軟件信息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7287.6億元,產業綜合實力全國領先。在人工智能領域,北京擁有人工智能企業240多家,專利申請數累計7841項,均位列全國第一。這是機器人產業壯大的先發優勢。
第三,政策環境優勢!丁粗袊圃2025〉北京行動綱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匯聚產業優勢要素,培育產業創新生態,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機器人產業集群已具雛形。
著力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
記者: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優先方向和階段目標是什么?
張伯旭:我們將聚焦三大重點,優先發展工業機器人的集成應用,機器人維修,支持發展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
建成全球新興的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的戰略目標計劃分兩階段實現:第一階段到2020年,北京機器人產業收入達到120億150億元,培育形成10家行業領軍企業、10個研發創新總部,實施10個工業機器人重大應用項目。
第二階段到2025年,北京機器人產業收入達到600億元左右,形成全球領先的機器人技術協同創新體系,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操作系統及軟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基本建成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創新應用基地。
我們按四大領域分類推進產業升級。高端工業機器人領域重點發展人機協作、真空潔凈、物流搬運等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領域重點發展醫療、公共服務、家庭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領域重點發展軍用、空間和消防救援機器人;核心部件和前沿領域重點發展智慧識別軟件和操作系統、減速器、伺服系統、人工智能等。
7項舉措力促后發趕超
記者:美日歐在機器人領域實力最強,北京如何才能彎道超車?
張伯旭:美日歐在機器人領域總體實力強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這并不說明我們就沒有機會在這個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從現實情況上看,在服務機器人領域,中國在醫療機器人、軍用機器人、家用服務機器人方面具有領先優勢。服務機器人尚未完全產業化,但接近大規模產業化臨界點,預計市場規模將在510年內超越工業機器人。在應用市場方面,亞洲是工業機器人的最大市場,全球約50%的市場份額在亞洲,其中1/4在中國。市場的機遇就是產業的機遇。
將北京建設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成為實現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
我們將采取7項主要舉措保障目標的實現。一是建設機器人產業創新載體,支持優勢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創新體制機制,建立一批創新中心、國家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和新型協同創新機構,支持機器人基礎共性技術研發和重大成果產業化。二是推動機器人標準創制。三是加快機器人推廣應用,實施智造100工程,KUKA機器人維修,支持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及系統解決方案;加大醫療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應用力度,建成一批機器人應用示范基地。四是優化機器人產業布局,以中關村為核心加強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的理論創新與技術研發,依托亦莊開發區打造機器人產業創新基地和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深入推動京津冀機器人產業協同發展。五是完善機器人產業生態。六是營造產業合作良好環境。七是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和培養一批機器人領域全球頂尖領軍人才和高層次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