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制造、物流運輸、法律咨詢……如今,機器人已滲入到重慶的方方面面。
“隨著智能制造的不斷推進,當前限制機器人技術應用和發展的關鍵不再是設備和技術,而是專業研發和應用人才的緊缺。”重慶青年智能制造孵化基地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杜婧如是說。
8月13日~16日,由中國科協和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19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暨2019世界青少年機器人邀請賽在重慶舉行。
盡管在本屆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的5項比賽中,作為東道主的重慶代表隊斬獲6個一等獎、14個二等獎和11個三等獎,其中包括1個亞軍和3個季軍,但也難掩機器人行業相關人才緊缺的窘境。與競賽同時舉行的“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機器人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論壇上,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學院的教授劉榮表示,工業機器人維修,對于中國機器人產業來說,人才缺口未來或將達到300萬~500萬人。
機器人應用人才結構性矛盾突出
業界普遍認為,汽車制造和電子產業是機器人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庫卡機器人,同時擁有這兩大支柱產業的重慶,對機器人的需求之大,可想而知。正因如此,重慶對人才也相當渴求。
專注于打造智能制造人才培養平臺的杜婧表示,當前,工業機器人銷量進入爆發式增長,工業機器人維修,預計2025年機器人工程師需求量將達到100萬,用于工業機器人操作維護、系統安裝調試、系統集成。由于目前國內高職院校在工業機器人應用方面的對口專業剛剛興起,從事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機器人自動線維護、工業機器人安裝調試等崗位的人員主要來自對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等專業畢業生的二次培訓,而且短期培訓難以達到崗位要求,因此機器人應用人才結構性矛盾和人才荒問題異常突出。
“重慶工業機器人培訓學院力圖一年內培養1500名工業機器人工程師,破解重慶智能制造人才瓶頸。”杜婧說。
阻礙產業發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專業人才缺口已經成為阻礙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最主要原因。對于已經完成自動化生產線改造的企業,機器人后期維護運行成本及技術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同時,各大汽車制造企業,也面臨著沒有充足的工業機器人技術人才的后勤服務保障,使得在車型更新換代時,不是對原有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而是投資建設新線,造成資金浪費,嚴重影響了企業對市場的快速響應。
受市場需求推動,國產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經有超過40多個機器人產業園、480家機器人生產企業。隨著工業機器人技術以及智能水平的提高,工業機器人已在眾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汽車、電子產品、冶金、化工塑料、橡膠等行業是我國使用機器人最多的幾個行業。未來幾年,隨著行業的需要和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我國機器人市場增長潛力會非常巨大。
對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所所長、機器人領域著名專家畢樹生指出:“專業研發和應用人才緊缺,若不及時加以解決,工業機器人行業將會畸形發展,甚至未發展便萎縮。”
如何填補人才缺口
據媒體報道,早在2013年,重慶就提出全力打造“全球機器人之都”。重慶市經信委的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該市工業機器人企業突破120家,2017年工業機器人產值共79.8億元。截至2019年,重慶市推動了200多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認定近80家企業為市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支持81家企業申報國家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長安汽車、紅江機械等23個項目獲得國家支持。
“機器人綜合了機械、電氣、控制、軟件等多方面專業知識,優秀的機器人研發人才很少。”重慶德新機器人檢測中心有限公司研發部副主任劉飛證實了相關企業的人才吃緊狀況,“我們公司現在也急需機器人研發人才,一直在持續招聘中。”
“高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脫軌,教育跟不上科技發展的步伐,不管高校培養多少人,企業也都無人可用。”重慶市機器人專家組帶頭人何國田認為,高校學生實踐能力缺乏,公司不愿錄用,他認為,機器人產業人才缺口會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大。
“這是機器人教育的一個痛點。”浙江大學機器人研究院院長朱世強統計了自己20多年來培養的50多位碩士生和博士生畢業后的走向。其中有24%到政府機關,也包括企事業單位;24%留在高校;37%到了企業,而這些進入企業的也并非都進入了機器人企業,真正進入機器人企業的大概占15%。雖然朱世強只是解剖自己這個團隊,但是,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些真正進行機器人研究的人才并沒有“所學即所用”。
為解決人才短缺痛點,早在2017年重慶就啟動“鴻雁計劃”,計劃5年時間,每年引進1000~2000名海內外人才及研發團隊。重慶市機器人產業與智能裝備產業聯合會秘書長魏東稱,機器人行業人才培養除了企業自主培養、重慶高校培養、校企合作方式培養外,重慶市還可以引進外地高校來重慶辦學。
《重慶市與知名院校開展技術創新合作專項行動方案(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力求引進國內外100所以上知名高校、科研機構等創新資源以多種模式落戶重慶。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重慶已經與國內外15所知名高校牽手合作培養人才。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從2012年就開始了博士和碩士的招生工作。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分院已啟動博士招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