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無人駕駛汽車?整車廠或將放棄“單獨玩法”
近日,部分整車廠表示將聯合多方力量來共同開發無人駕駛汽車,這一合作趨勢代表汽車制造商的戰略開始明顯發生轉移。然而就在一年多以前,多數汽車制造商還追求單獨玩法,專注于自主開發自動駕駛汽車。
2016年7月,寶馬成為第一家放棄自主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的大型汽車制造商,轉而與芯片巨頭英特爾、無人駕駛技術供應商Mobileye合作,計劃在2021年之前建立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平臺。
3個月前,戴姆勒旗下的梅賽德斯-奔馳已與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合作,而日本汽車制造商本田已表示,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將更開放地參與各種自動駕駛汽車聯盟,共同開發。
前兩周,奇點汽車與車和家、紅星汽車、愛馳億維(AIWAYS)、威馬汽車等初創企業計劃組建聯盟,開發通用平臺,以此來共享資源、共同開發技術以及加速推進量產車面世。
近日,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豐田發布公告稱表示,豐田汽車公司、芯片制造巨頭英特爾、瑞士電信設備制造商愛立信(Ericsson)、日本汽車零部件制造商電裝株式會社(DensoCorp)以及日本電信公司NTTDoCoMo等科技公司和汽車公司正在組建一個聯盟汽車精端計算聯盟。該聯盟的目標是為聯網汽車的大數據創建一個生態系統,利用數據來支持智能駕駛等新興服務,并根據云計算提供實時數據和駕駛協助。
那么,整車廠放棄單獨制造汽車的背后邏輯是
最初的投資熱潮≠最終的利潤回報
許多業內專家認為,這些合作交易背后的一個動機是:汽車巨頭開始擔心,自動駕駛汽車可能無法實現最初的投資熱潮所帶來的利潤回報。因此,很多汽車制造商正越來越多地放棄對自動駕駛系統的獨自開發,以分散投資負擔和風險。甚至有行業大佬表示:盡管自動駕駛汽車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但它可能并不值得當前這種大規模的投資。
幾十家公司,其中包括汽車制造商和谷歌、優步等科技公司,都在爭奪自動駕駛汽車市場。而根據咨詢公司Frost&Sullivan的數據,到2030年,自動駕駛汽車只會占歐洲汽車銷量的大約10%至15%。因此,最后自動駕駛行業可能會有大量的淘汰者出現。
此外,美國咨詢公司Alixpartners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第一輛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將是一個企業優勝劣汰的過程,超過50個主要競爭車企預計將花費數十億美元,但是,未來10年內這一領域將只有少數的成功者。
閉門造車=在淤泥中游泳
實際上,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寶馬在做出這一決定之前,寶馬的高管訪問了很多初創企業和供應商,以評估寶馬的競爭地位。
寶馬自動駕駛項目的副總裁KlausBuettner說道:與其他公司討論技術上的挑戰和安全方面的問題時,你會意識到很多玩家都在同樣的淤泥中游泳。每個玩家都是數十億美元的投資,而我們的觀點是大家聯合開發核心系統平臺會更有意義。
成立聯盟,甚至聯合收購自動駕駛技術初創,包括汽車、軟件、計算機芯片、雷達、相機和激光傳感器和高清地圖等,正成為整車廠商的一種主動選擇。比如,寶馬、奔馳和奧迪擱置了競爭,聯手收購了地圖公司Here,以減少對谷歌的依賴。
半自動在一些高端汽車中已經成為現實,但要實現完全的自動化則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很明顯,對于自動駕駛這樣巨大的產業鏈來說,一家難以成事,融合已成必然。采取開放的態度進行融合,顯然更有利于汽車企業在無人駕駛領域的發展。而百度無疑是最具開放精神的行業模范。
百度阿波羅計劃,宣稱讓每個開發者都有從0到1的能力。即百度提供一個統一的平臺,讓車企根據百度開放的底層數據進行自動駕駛的研發,而百度的后臺則可以收集車企的測試數據,進一步優化這一平臺。
總之,從單獨玩法到造車聯盟,其背后既有共享資源的市場需求,也有共擔開發成本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