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透視-BAJAJ摩托車廠
別開玩笑,人口大國印度也需要人機協作機器人?!
作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一直以勞動力資源豐富、教育水平和勞動力素質高,在世界制造業大國中占有一席之地。而現在為了保持競爭力,越來越多的印度工廠開始轉型,加快自動化生產步伐,提高生產效率,位于印度的世界第三大摩托車公司BAJAJ就是其中一員。為什么BAJAJ沒有繼續依靠人口紅利優勢,而是對產線部署和工位設置進行了調整?為什么大規模使用了人機協作機器人?也許回答出這些問題,對于同為人口大國的中國工廠如何使用人機協作機器人,將會提供很多有價值的參考。
作為第一個提出人機協作機器人理念的公司,也是目前為止全球人機協作機器人銷售量排名第一位的公司,丹麥優傲(UR)人機協作機器人在許多行業應用中都有成功的案例。在品類豐富、勞動密集型的摩托車廠,一場生產方式的變革正在進行。包括本期在內,我們將案例整理成系列專題與大家分享,除了應用本身,來自用戶的經驗和策略更值得借鑒。
視頻鏈接如下:
項目檔案
名稱:印度摩托車工廠BAJAJ產線升級
公司規模:世界第三大摩托車制造商
年產量:330萬臺(2015年數據)
產品:發動機、軸、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電機
行業:摩托車和零部件制造
應用:零部件裝配、鎖螺絲、上下料
目的:解決產線節拍超時問題,提高生產效率
關鍵價值驅動:輕量化、協作性、適用于不同應用場景
讓我們跟隨人機協作機器人專家優傲(UR)一起看一看這個案例的詳情:
案例背景:
從第一代創始人RahulBajaj先生手中繼承衣缽,第二代公司管理者RajivBajaj先生將公司的業績推向了新高。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BAJAJ摩托車工廠在生產體系方面也經歷了巨大的轉變。為了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滿足市場需求,BAJAJ成為了率先將協作式機器人用于裝配生產線的印度公司。自2010年起至今,其生產設施已部署了超過100臺協作式機器人,庫卡機器人,公司內外因此看到了從重復作業到力爭高效的轉變,他們將其稱之為Empowertheworker賦予工人新的力量。
挑戰:
2010年BAJAJ摩托車廠在尋求實現自動化裝配生產線的解決方案。當時,產線上大量重復性動作需要特定工位,兩輪車裝配生產線需要高勞動密集型作業,一方面是繁重密集的體力勞動,庫卡機器人,另一方面工作空間有限,在此情況下還需要考慮柔性化生產的要求。BAJAJ的產線需要有很高的適應性能夠適應多重模式的生產需求。在此情況下,BAJAJ需要使用能夠滿足上述條件的生產工具,實現裝配生產線的自動化。
解決方案:
要解決上述問題,其中一項基本的要求就是標準化,無論選擇何種自動化解決方案,都必須在產線部署就緒之前就實現標準化。在標準化的基礎上,工廠進一步考核方案的生產率、可靠性和靈活性。此外,由于摩托車生產時相對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因此人員和機器存在著大量互動,如何讓工人進行符合人體工程學的作業,也是不可忽視的要求之一。綜合這些因素,優傲UR機器人以其部署靈活、簡單易用、安全可靠等諸多優勢脫穎而出。
優點:
通過使用了新的生產工具,印度BAJAJ摩托車工廠實現了裝配生產線的自動化。并且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解放了工人的勞動力,讓他們通過與機器人的配合,實現生產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減少勞動負擔:
印度BAJAJ摩托車生產線上有50%都是女性員工,工廠認識到了裝配生產線對女性勞動力的需求。通過在裝配生產線中使用UR機器人,設定適當的工位保證重復性,力求讓工人實現符合人體工程學的作業。
現在我們可以輕松完成生產任務,不需要想以前那樣承擔很重的體力工作。有了協作式機器人,曾經非常困難的、有挑戰性的任務現在也能夠輕松完成了。BAJAJ生產線上的女工Rameshwari說道:這項非常先進的技術,由我自己就能夠操作了。起初我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正確操作,但后來我發現,它使用起來非常簡單有趣。那些消耗體力的作業,例如緊固螺栓,現在可以由協作式機器人代勞。
輕量化:
BAJAJ尋求適合生產自動化的機器人,并對當時市場上的各種機器人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表明,UR機器人結構緊湊、輕量化的特點使得它們能夠非常靈活地部署在生產線的各個位置。UR5的重量在18.4kg,UR10的重量是28.9kg,機器能夠根據生產需求輕松地進行移動。
協作性:
比起傳統機器人UR機器人的協作性非常高。產線空間有限,協作型機器人無需圍欄,能夠十分安全地與工人配合作業。因此工廠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靈活地設置工位,放心地讓機器人與工人協作,而無需對產線進行大規模的調整。
實際上,BAJAJ在現有的生產設施中測試了UR機器人近三個月,驗證它們的安全性。事實說服了BAJAJ,優傲的人機協作機器人非常安全,能夠滿足所有功能要求。例如:保護性停止裝置,減少了傷害發生的可能性。
適用于不同應用場景:
此外,UR機器人也滿足了用戶期望的標準化解決方案。BAJAJ將機器人用于不同的應用場景,例如:鎖螺絲、物料搬運、設備管理、還有諸多獲得專利的特殊工藝(包括貼花工序)。人機協作機器人的使用確保了產品質量始終如一,并消除了工人疲勞作業的情況。例如:機器人與裝配傳送帶執行同步化作業,視覺系統采集所有螺栓倒角數據,機器人維修,經過集成的算法處理后,螺栓由螺絲刀適當緊固。
清晨4:30,值早班的女工Rameshwari起床開始了一天新的工作。現在對她來說,因為有了人機協作機器人的加入,工作變得更加輕松。通過與機器人的配合,她和工廠的生產效率都提升了,對此她覺得非常滿意和自豪。我們希望為客戶提供品質更出色的摩托車!Rameshwari認真地說到。
世界一流的工廠需要一流的設備,一流的管理,更需要一流的人!當一名產線工人都能懷著積極的愿景,生產出一流的產品又有什么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