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婷婷欧美视频_少女频道在线观看高清_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7777精品伊久久久大香线蕉语言

首頁 > 機器人資訊 > 振興實體經濟,中國制造該怎么做?

振興實體經濟,中國制造該怎么做?

日期:2018-08-27   人氣:  來源:互聯網
簡介: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從實業界到投資界,大家都在談論從中國“制造”到“智造”,確實從中國制造的現狀到智造跨越非常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到底應該怎么發展?發展的路徑、思路,到底怎么落地?我相信,沒有思路的樂觀是盲目的樂觀。 首先,我把BAT和制造……

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從實業界到投資界,大家都在談論從中國“制造”到“智造”,確實從中國制造的現狀到智造跨越非常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到底應該怎么發展?發展的路徑、思路,到底怎么落地?我相信,沒有思路的樂觀是盲目的樂觀。

首先,我把BAT和制造業做一個對比。從盈利的角度看,BAT(B指代百度、A指代阿里巴巴、T指代騰訊)三家公司盈利總和占整個上市制造業企業的百分比是四分之一。同樣這樣的比例在美國是1:15(在美國,粗略地說今天和BAT對應的企業為谷歌、亞馬遜和臉書)。

我們再來看一下上市公司的市值,BAT是在境外上市的,平均的市盈率只有30,如果我把它拿到A股,用A股的市盈率,我沒有用平均的市盈率,我給了BAT相當于前25分位的市盈率,這樣和制造業的上市的市盈率做對比,這個比例是多少呢?是1:2。也就是3家BAT的市值是1600家上市制造業企業的1/2,在美國這個比例是多少呢?是1:10。

顯然,BAT對中國經濟貢獻巨大,但是另外一方面,也讓我們看到,制造業的現狀,光靠BAT撐不起中國經濟,BAT實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國制造業。

可以想一下阿里巴巴,從淘寶、支付寶再到toB的阿里巴巴,都是依賴于制造業的產能,有的時候是過剩的產能;BAT的T——騰訊,有一半收入來自于游戲;BAT的B——百度,是靠大量的包括制造業在內的中小企業的廣告收入。

——中國制造到“智造”的巨大挑戰——

▌產能過剩,成本上升

制造業的現狀是什么呢?

我在過去的三年每個季度定期地對2000多家制造業企業做季度調查,這個調查結果也是不容樂觀,在過去的多個季度中,我們制造業的景氣指數一直低于50的枯榮線,一直保持在40多。那么問題在哪里呢?——產能過剩、成本上升。相信大家都知道,即使經過兩年的去產能,產能過剩仍然非常嚴重,涉及2/3的企業。也就是說,我調查2/3的企業產品供大于求,而且投資極度疲軟,每個季度只有2%到3%的企業在真正進行擴張型的固定資產投資。

▌缺乏前沿核心技術

另外,80%的企業沒有研發投入,在制造業,這是相當驚人的結果。這就預示著我們制造業面臨的第二個大的挑戰,就是技術。

以我較為熟悉的機器人行業為例,機器人產業體系,首先要有高校、研究所,能夠進行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和制造,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核心零部件包括電機、減速器、傳感器、控制器等等,然后再由主機廠進行組裝。另外,在機器人行業還有一個很有特色的、叫系統集成的過程,因為機器人不像智能手機充上電就能用,機器人也不是人,也不是說它到了車間以后就可以像人一樣靈活地工作,要根據你的生產工藝、生產流程,教它怎么樣才是最優化的動作,這是系統集成的過程,這是面向行業的過程。

我上課的時候經常會問同學,這樣的產業體系,如果從下到上,哪一個環節技術含量或者說含金量是最高?習慣了在商業模式上創新的中國企業家,很多時候第一反應就是系統集成商,因為這是直接面對行業的,但懂技術的同學知道,這個行業最核心的是在下方,是在核心零部件的制造上。我們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核心零部件的生產能力。

沒有核心的技術意味著什么呢?實際上意味著我們在“與狼共舞”。

以制造的成本為例,機器人在2009年制造成本大概是32萬,到了2012年有小批量生產的時候,制造成本是25萬。再去看一下日本安川機器人,他們只有16.8萬,也就是說,他們的成本比我們低近50%,我們怎么和它競爭?為什么比我們成本低這么多?原因也很簡單,我們做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經常都是要從日本進口,日本人賣給我們的核心零部件是賣給他們本國企業的三倍的價格。

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我們在工業化初級階段已經習以為常的模式已經終結。想一想當年我們老三代的時代,每個家庭都希望有冰箱、彩電、洗衣機。我們怎么辦呢?我們就是把海外進口的電視機拆開,依葫蘆畫瓢造一個,質量也很差,但是非常便宜,可以賣給當時還不富裕也要求不高的中國人民,我小時候都看過帶雪花的國產電視機。

因為我們有巨大的腹地,有了產量,賺了錢可以反哺研發。這是我們原來的套路。現在這個套路已經走到頭了。現在把別人的機器拆開,依葫蘆畫瓢,造得不如人家好,成本還比別人貴。機器人制造的成本一直到現在也沒有明顯的下降,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我們很快發現我們想提高質量的時候,我們非核心零部件都需要進口,從傳送帶,恨不得到每個螺絲釘,都得進口,所以我們的成本到現在一直下不來。

——我們的出路與機遇——

▌中國工業化1.0的終結與突圍

這樣的問題到底怎么解決呢?我們目前的現狀很嚴峻,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解決的辦法在哪里?也以機器人行業為例,傳統的機器人行業主要的用戶是汽車制造,汽車制造對于機器人有一些要求,它要求的精度可能不是很高,可以大于100微米,但是它要求的負載量很大,要求的位置控制不需要最精準,在這兒有一系列的主要供應商,從瑞士的ABB,德國的庫卡,到日本的安川和法努克。那么今后的發展方向在哪兒?整個汽車行業,年產量1600萬部,產業工人大概是3、5百萬,而現在的制造業中,產業工人最多的在3C行業,有2000多萬——計算機、手機、消費電子等行業,手機年產20億只,計算機50億只。

在3C的行業對機器人又提出一些特別的要求,3C行業——如果到工廠你會發現,密密麻麻的工人,他們在那兒做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擰螺絲,擰手機的螺絲和擰汽車的螺絲是不一樣的,要求的精度要非常高,至少30微米以下,甚至10微米以下,還需要很多柔性的部件、微小的部件,和一些輕型、聰明、靈活的機器人。另外,3C行業產品周期短,手機可能兩個星期就有一個新的機型,這就需要機器人有一定的可更新性。所有這些,都對機器人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這些要求并不非常容易解決,沒有哪家供應商可以輕易搞定,這個可能是我們發展的機遇。

通過機器人行業想和大家說明現在制造業的現狀。我相信我們做制造業的第一個階段,制造業1.0的階段已經結束了,在這個階段我們充分地利用了我們廉價的勞動力、廉價的資源。目前困境的根源,在于沒有相應地提升技術。我們現在都講創新創業,如果仔細想一下,其實在制造業從來就不缺創業的精神——華為的設備賣得好,蘋果的手機賣得好,咱們也來山寨一番,在深圳、珠三角十幾個人、幾十個人的小廠到處都是。目前困境的根源在我看來,叫做“有創業但是沒有創新”。

將來突圍的契機在哪里呢?可能在于一個時代賦予我們的機會,隨著機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智能產品技術的迅速發展,整個制造業的格局在重塑。另外由于這些不同領域技術的突飛猛進地發展,也在技術上提供了一個集大成的可能性。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所有人,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狮市| 阿拉善左旗| 汤原县| 郴州市| 耿马| 东丰县| 宜阳县| 南昌市| 北川| 岳阳市| 福泉市| 廊坊市| 镇江市| 涞水县| 开原市| 碌曲县| 高邑县| 宜君县| 淳安县| 瑞昌市| 盐池县| 兴山县| 景谷| 分宜县| 仲巴县| 蓬溪县| 始兴县| 左云县| 城市| 东光县| 凤凰县| 永昌县| 贞丰县| 晋城| 廉江市| 黑龙江省| 大同市| 乐陵市| 永胜县| 沧源| 来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