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在演講中表示,自動駕駛車輛真正達到大規模化量產,需要等到2060年。
李德毅稱,自動駕駛幾乎匯聚了當前所有人工智能黑科技,眼下還處于探索階段,而決定其量產的關鍵有四大因素,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分別是技術、市場、成本、生態。
“目前已經有部分自動駕駛車輛在商業試運營了,這就是一個表示,但現在還是處于非常小的范圍內,到2025年也許有萬輛規模的開始。而自動駕駛車輛真正達到大的規模化量產,要等到2060年。”李德毅表示。
關于具體的商業落地場景,他給出了4個,分別是自主泊車、定點接送、快速公交、有限地域自動駕駛出租車。
僅著眼于這些落地場景,每個領域都已經有了不少玩家,以其中對技術要求最為高標準的有限地域自動駕駛出租車為例,Uber早已于2019年在舊金山啟動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而作為自動駕駛龍頭的Waymo也有所動作,其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已經在鳳凰城運營了6個月。
與此同時,國內的一些企業也正瞄準了這一市場,譬如百度,它已經與長沙簽訂合作協議,機器人維修,雙方將于下半年在當地進行自動駕駛出租車隊的商業化運營。
而圍繞這些場景,“哪個將是自動駕駛首個量產商業化應用場景?哪個將進而利用自動駕駛優勢創造出嶄新需求,巨大產業和全新生態?”李德毅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預計,中國試點智慧城市公交車至2024年將基本上實現自動駕駛,“因為公交車是固定線路,它是定點停車,運營公司可以在這樣的總框架里做遠程調度。”
此外,截至2033年,李德毅預計中國商用車保有量中將有70%達到自動駕駛。
,www.twshmhelm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