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還預測,到2022年底,擁有人工智能特性的智能手機將占到全球出貨量的80%,而這一數字在2017年只有10%。
在Gartner看來,由于數據的處理和存儲過程是在本地進行,因而人工智能設備的普及意味著數據安全性和電池性能的提升。
在2020年,搭載以下10種AI功能的智能手機將走入我們的生活。而這些新功能在帶給人們期待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引發人們的擔憂。
1)用戶行為預測
「智能手機將成為用戶個人的延伸,能夠識別用戶并預測他們下一步的行動。它將會知道你是什么樣的人,你想要什么,你什么時候想要,你想要它做什么,并按你的意愿執行任務。你的智能手機會24小時追蹤你的動態,幫助你學習、計劃并解決問題,」Gartner分析師AngieWang說,「智能設備將利用其傳感器、攝像機和數據來自動完成這些任務。例如,在智能家居場景中,它可以命令真空吸塵器在無人的時候打掃,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或者在你回家前20分鐘打開電飯鍋。」
事實上,這項追蹤服務也在無時無刻地監視用戶的一舉一動,以便在其算法黑盒子里復制一個數碼版替身。
那么,它是否會不厭其煩地試圖預測用戶的所欲所求呢?如果人工智能的選擇不對用戶的胃口,或許更糟,那該怪誰呢?
比如,人工智能派真空吸塵器去打掃孩子們的螞蟻洞穴,或者,如果打開了空電飯煲(假如用戶忘記將開關掰起),那么最好是損失一點電費,最壞也就是把房子燒了。
都說人工智能助手很快就會開始真正地了解并幫助人類。但是,除非只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比如播放音樂,或者再細一點,找一首相似的音樂來聽,以及一些基本的事情,比如搜索某個條目,否則它們比起白癡專家們可能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2)用戶身份驗證
「用密碼進行身份驗證已經顯得太過復雜且效率低下,導致安全性差、用戶體驗差、記憶成本高。而結合了機器學習、生物識別和用戶行為的安全技術,則可以提高設備的可用性和自我服務能力。例如在走路、刷二維碼、按壓點擊、翻頁滾動和打字輸入的時候,無需要密碼或主動認證,智能手機能夠捕捉并了解用戶的行為模式。」
難道說,不完全放棄隱私就得不到安全嗎?如果沒有這項技術,用戶會被自己的設備拒之屏外嗎?
或許用戶所期待的是手機在任何其它特定的時刻都是鎖著的,因為手機設備是私人物品,而情況并不總是可預測的。
而且,如果用戶想和家人分享移動設備呢?難道他們也必須在萬能的數碼設備之眼前展現自己的生物信息嗎?這樣的話,要想用人工智能增強型多層生物識別系統來在親人之間共享設備,是不是反而變得更加困難了?
蘋果公司在iPhoneX(不支持多人臉注冊)上將指紋生物識別(允許注冊多個指紋)換成了面部生物認證系統,可能就是這一情況的展現。
3)情感識別
「情緒感知系統和情感計算,允許智能手機檢測、分析、處理和響應人們的情感狀態與情緒。虛擬個人助理及其它基于人工智能的會話系統,這些技術的擴散推動了各個行業添加情感智能的需要,以便更好地理解應用情境并增強服務體驗。例如,汽車制造商可以使用智能手機的前端攝像頭來了解司機的身體狀況或測量其疲勞水平,從而提高行車安全性。」
如果廣告商也能接觸到這種超敏感的情感數據,那么他們會用來做什么?
要想公平客觀地討論情緒感知系統是不可能的。在潛在風險方面,Facebook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指引去年泄露的內部文件表明,社交媒體巨頭正在吹噓其對用戶數據的處理能力,將青少年的不安全感當成了其廣告銷售業務的賣點。因此,雖然情境感知或許會推薦一些實用的功能,深受智能手機用戶的追捧并讓他們樂在其中,但也具備很高的再開發潛力,且很容易感知到入侵比如一個青少年在開門時,他的智能手機就知道在什么時候給他推廣告,因為此時用戶正處于低落的情緒中。
如果本地化運行的情緒感知系統可以保證不泄露情感數據,那么就不必對人工智能設備太過于擔心。但是,在智能手機的用戶界面中添加人工智能來規范情緒跟蹤的做法,無疑會推動類似這種「增強型」服務在其領域的滲透這取決于個人應用程序開發者(及其對隱私和安全的態度),他們將決定你的情感使用方式。
至于汽車,不是說人工智能會替代人類司機嗎?為什么人類需要人工智能看門狗來監視自己在汽車內情感狀態(到那時,汽車或將真的變成可供休息和娛樂的體驗艙,類似于私人飛機)。對于情緒感知系統面向消費者的安全性辯護似乎令人難以置信。然而,出于各種原因,政府機構和企業仍然愿意隨時訪問用戶的情感數據。
4)自然語言理解
「智能手機中的連續訓練和深度學習可以提高語音識別的準確性,同時更好地理解用戶的特定意圖。例如,當用戶說『天氣很冷』,按照當時的語境,他或她的真正意圖可能是『請在網上訂購一件夾克』或『請調高溫度』。在出國旅行時,自然語言理解可以作為智能手機中一個接近實時的語音轉換器。」
雖然人類夢想著擁有自己的私人樂園,那里可能存在一個絕佳的智能助手,可以在無意間聽到其主人說「天氣很冷」時自動訂購一件完美的外套。
但是,事實是,你的信用卡會與這位智能助手綁在一起,這意味著人工智能將會代你付錢。此外,人工智能還會數據挖掘了解用戶之前的外套購買記錄,這會直接減少著裝風格的選項。
消費者被灌輸了很多對于人工智能個人助理的完美想象,機器人維修,這一營銷「美夢」充斥著很多懸而未決的疑問,比如該技術到底能夠提供多少可靠的實際效用?
除非是那種愿意每年復購同一品牌夾克的人,并認為在線手動搜索點擊異常不便。否則誰會覺得這種人工智能會對生活質量有什么明顯的改善呢?是直接對一個聯網機器人助手說「調高溫度」,還是讓一個機器人助手一周7天24小時監視你,只是為了在它無意間聽到你談論天氣冷時可以自動應用計算單元來選擇升溫而且有可能你只是在談論天氣,也不是秘密要求房子魔法般地主動變溫暖。那時,也許你在人工智能身邊時(無論何時何地),就需要注意自己的措辭了。
人類在同類之間的交流已經很困難了,期待機器會比我們做得更好,這似乎是異想天開。
5)增強現實與人工智能視覺
「隨著iOS11的發布,蘋果在系統中添加了一個AR工具箱(ARKit)功能,它為開發者提供了新的工具,使應用程序更容易添加AR。類似地,機器人維修,谷歌宣布了其ARCoreAR開發者工具,并計劃在明年年底前在大約1億臺安卓設備上實現AR功能。谷歌預計,在明年年底,幾乎每款新的安卓手機都將自帶AR功能。一個AR在應用程序中充分利用的例子是,它可以幫助收集用戶數據并檢測諸如皮膚癌或胰腺癌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