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屆中國工業博覽會”召開前夕,“智能時代·共創未來——愛仕達·錢江機器人構建智能制造生態圈”峰會于2019年9月16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洲際酒店舉行。上海市機器人行業協會會長戴柳先生、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先生、國家“十三五”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論證專家組組長、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所長趙杰教授、同濟大學現代制造技術研究所所長張為民先生、浙江愛仕達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合林先生及行業專家、知名學者及媒體記者齊聚一堂,聚焦數字化時代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趨勢與轉型思路,共同探討愛仕達智能制造生態圈體系的精彩構想與實踐經驗。
會上,陳合林董事長發布愛仕達新時期智能制造戰略規劃,提出:“愛仕達智能制造生態圈是一個開放的體系。我們將秉持合作共贏的理念,以生態圈為平臺,擴建朋友圈,堅持自主研發與投資并購雙輪驅動,通過技術、資本賦能聯合等方式,與系統集成商、裝備制造商、軟件開發商深度合作。”
蓄勢待發 兩萬臺機器人數字化工廠開始規劃建設
愛仕達自主設計和建設的東部智能工廠是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智能制造的示范項目,代表了未來制造產業發展升級的大方向。本次峰會,愛仕達正式宣布:將籌集超過5億資金打造“溫嶺數字化裝備制造基地建設項目”,預期達成2萬臺工業機器人、5萬臺機器人控制器和相關零部件,以及3000臺/套集成專用設備的超大規模生產能力,以規模效應實現智能制造在工業應用領域的新突破。
愛仕達東部工廠位于浙江沿海產業聚集區,成功應用了近500臺錢江機器人。2019年12月投產運營后,工廠生產效率將提高2成以上,以標準化、模塊化、精益管理為基礎,促進系統工藝布局優化、自動化集成應用、智能倉儲物流、智慧園區建設等各個方面全速發展,全面實現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2萬臺機器人數字化工廠的宏偉藍圖,既是愛仕達自我發展和加壓的戰略布局,也充分展現出其對中國機器人市場的堅定信心。
全景布局 打通機器人上下游產業鏈
2016年開始,愛仕達正式進入機器人及智能制造制造領域,如今,其精心打造的智能制造生態圈已見雛形。會上,陳合林董事長總結到:“三年來,我們累計投資10多億元,構建和提高了機器人研發、制造和應用的綜合能力,逐步形成了數字化智能制造生態圈。”
目前,錢江機器人是浙江省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本體生產企業,并在上海、杭州、哈爾濱設立全資子公司,專注于機器人本體及減速機、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研發制造。而在多家集成應用企業加入后,愛仕達真正打通上下游鏈條,擁有了在人工智能、機器視覺、核心工業軟件等細分領域的競爭優勢,其解決方案被廣泛應用于汽摩配件、廚房炊具、五金電器、工程機械、電子裝配、倉儲物流等行業。與此同時,愛仕達成立上海智能研究院,加大推進與科研院校和國際知名企業的合作,并制定詳細的人才培養計劃,設立機器人培訓學校,為智能制造產業培育、儲備后備人才。
為形成產業聚集效應、融入經濟最為活躍的長三角經濟區,愛仕達于2019年7月啟動上海智能谷項目,集中技術、人才、資本優勢,打造智能制造研發、體驗、孵化、人才培訓、金融、工業云服務等六大中心,積極構建合作共贏的智能制造生態圈。至此,愛仕達形成了從核心部件、機器人整機、到工業軟件、系統集成、智能制造及數字化應用、愛仕達云平臺的完整產業鏈,能夠為企業提供智能制造系統整體解決方案。
前瞻視野 為智能制造凝聚無限可能
未來,隨著東部工廠和上海智能谷兩大項目的持續建設,愛仕達智能制造全產業鏈的價值將日益凸顯。在打造應用示范工程、做大做強系統集成商、實行差異化競爭的過程中,愛仕達還將引進國際化人才、深化國際合作,成為擁有強大智能制造資源的國際化品牌。
上海市機器人行業協會會長戴柳先生表示:我國作為世界制造大國,具備全產業制造體系,制造業生產線需要大量用工,勞動力供給已經對經濟發展造成一定影響,轉型升級過程“機器換人”勢在必行。陳合林董事長對智能制造生態圈的構建前景充滿信心:“讓我們堅定信心,緊密合作,乘勢而上,奮力拼搏,共同推動智能制造和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共創共享更加美好的未來!”
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5G通信技術的強勢助力下,愛仕達智能炊具、智能家電、智慧家居、工業機器人及智能集成應用事業將迎來全面提速和新一輪爆發。放眼未來,愛仕達將與全球科技企業并肩同行,讓智能制造成為激活產業動能的不竭動力。
,工業機器人維修,庫卡機器人,機器人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