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硬骨頭”下手打造機器人完整產業鏈
國內不少領先企業在很多應用場景上已具備優勢,但需要突破品牌知名度較低的瓶頸。沈陽新松機器人技術總監徐方看來,最全產品線是在多次技術攻關中啃硬骨頭啃出來的,體現了國產機器人品牌的自主研發能力。
制造業特別是高端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智能制造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專家表示,智慧工廠將機器人、互聯網、信息技術和智能設備進行融合,在生產、質量控制、物流等環節提高智能化,這也是機器人制造生產的發展方向。
機器人既是先進制造業的關鍵支撐裝備,也是改善人類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點。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對于打造中國制造新優勢,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自2013年起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機器人密度也由5年前的每萬人擁有11臺增加到每萬人擁有36臺。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8.9萬臺,同比增長26.6%。其中,國產工業機器人銷售2.9萬臺,機器人維修,同比增長30.9%,工業機器人維修,高于外資品牌同比增速。
另外,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2016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球約有150萬至175萬臺工業機器人在工作。考慮到近兩年來的迅猛發展,這一數字咋在這兩年間已經有了大幅增長。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的入局以及機器人應用的深化,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工業機器人市場競爭激烈,國內不少領先企業在很多應用場景上已具備優勢,但需要突破品牌知名度較低的瓶頸。
沈陽新松機器人技術總監徐方看來,最全產品線是在多次技術攻關中啃硬骨頭啃出來的,體現了國產機器人品牌的自主研發能力。徐方表示,新松機器人以技術見長,很多解決不了的難題都會來找其攻關,通過不斷啃這些硬骨頭,機器人產品種類越來越全,產業鏈越來越完整。
要打造機器人全產業鏈競爭能力,對此,業內人士提出幾大對策建議:
一是完善政策扶持體系,在資金、稅收、產品銷售補貼等方面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其次推進重大標志產品率先突破;三是強化產業創新能力,包括加強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建立健全機器人創新平臺,加強機器人標準體系建設,建立機器人檢測認證體系等;四是著力推進應用示范。
與此同時,還要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加快培育管理水平先進、創新能力強、效率高、效益好、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打造知名度高、綜合競爭力強、產品附加值高的機器人國際知名品牌,帶動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形成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局面。
此外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也至關重要。藥切實推進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運用職業培訓、職業資格制度,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通過實際項目鍛煉來培育人才;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吸引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