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硅谷到北京人工智能浪潮正迎來“中國力量”
近幾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深度學習的興起,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股人工智能的風潮。伴隨而來的,是許多在人工智能領域享有國際聲譽的頂級專家、學者開始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中國。無可否認,在這一次以人工智能為主題的技術浪潮里,中國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而來自中國布局全球的科技企業們,則成為了這次科技變革的先鋒。
世界舞臺上的中國聲音
AI還沒有真正顛覆我們的生活,但AI讓人類對文明的爭論走到十字路口。12月1日今日頭條將舉辦一場以人工智能與人類文明為主題的全球思想盛筵。這場會議中既有被稱為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的圖靈獎得主JohnE.Hopcroft教授、來自哈佛大學的UsrGasser教授、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實驗室教授YoavSoham等國外AI領域重量級嘉賓,也有清華大學薛瀾教授、錢穎一教授等學術大咖,還包括來自聯合國、IEEE等組織官員以及全球科技企業的CEO們。
大會的議題頗具普世價值和人文關懷,包括從技術到政策-全球人工智能社會經濟挑戰、從技術到產業-人工智能產業應用的未來、人工智能與社會責任-科技公司需要做什么?這些內容既涵蓋了行業未來、技術邊界與社會責任的全球共性話題,也有人工智能與教育人工智能與女性,這樣關懷婦女和兒童,溫度滿載的討論。
這場中西方人工智能的思想技術和社會倫理大碰撞希望能夠對人工智能時代未來的期盼與恐懼探討;對科技與倫理沖的思考,對技術如何造福人類做更深遠的探索,去直面人工智能所衍生的世界共同命題。
今日頭條匯聚行業領袖,描繪未來畫卷,探討社會責任。這表明,中國企業正逐漸登上國際舞臺的中心,成為表達中國觀點、傳遞中國聲音的載體。
AI浪潮里的中國力量
為什么來自世界頂尖學府的教授、科技前沿的學者、國際企業的領袖們,越來越多的將目光聚集到中國?
這樣一組數據或許可以說明一些答案。《烏鎮指數: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6)》的數據顯示,中國AI企業的數量為709家,其中北上深AI企業數占到了全球總數的7.4%,在全球AI企業城市排名中分列第3、第6和第8位,北京以242家AI企業,成為全球AI企業集中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數據、人才均為中國在人工智能時代里提供了全球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優勢。
中國擁有7.3億網民,幾乎是美國人口的兩倍。中國的手機使用比別的地方領先數光年,一名科技從業者表示,在中國,我們每天可以看到大量不同的用戶行為,美國這方面要慢得多。所以我們擁有巨大的實驗室來試驗激動人心的人工智能應用。
數據是人工智能應用的命脈。中國最大的內容創作分發平臺今日頭條,其App內每天信息流展示的文章/視頻超過100億條,每天處理的數據量超過7.8PB。頭條系列產品每天產生60億次的服務請求數量。
通過機器學習進行智能推薦的今日頭條是一家典型的生于人工智能并搶跑世界的公司今日頭條在資訊信息流分發的布局,甚至早于google、facebook等美國老牌科技企業。依賴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推薦幫助人們大幅提高了信息的獲取精度和效率,讓信息找人,徹底顛覆了以搜索為主要途徑的傳統信息分發方式。目前信息流已經成為國內外主流的內容分發方式,包括BAT在內的國內外互聯網科技公司都紛紛效仿。
今日頭條創始人兼CEO張一鳴曾表示,對于今日頭條來說,AI在創作、互動和分發三個環節都發揮了作用。AI理解內容做好推薦,還幫助內容的創作更高效,內容管理更方便。
而信息作為文明的最小單位,從結繩記事那天起,信息背后就連接了人類文明。與信息獲取效率的大幅提高相伴的,是知識發展水平的快速提升。
由國內互聯網公司帶來的信息分發領域的顛覆,已經成為推動全球技術進步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轉折點。
學術方面,中國也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的一支主要力量。英國《金融時報》一項分析發現,去年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學術論文數量首次超過了歐盟28國的論文總數。在最近的國際計算機視覺頂級會議ICCV的競賽中,以中科院、今日頭條、face++為代表的中國學術機構及企業甚至取得了超越谷歌的優秀成績。
第四次工業革命要做主角
人們普遍認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突破,以及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新技術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來臨。前三次工業革命里,中國均不是主角。但這一次,一系列科技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力也標志著,中國在這次AI浪潮中不僅沒有缺席,并且有望成為弄潮兒。
正如今日頭條副總裁、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馬維英博士所言,人工智能是繼蒸汽機、規模化生產以及電子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革命,中國不會錯過這個機會。與國內AI企業熱火朝天擼起袖子加油干相對應的,是我國政府在政策上對于人工智能也大力支持。
11月15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項目啟動會上表示,要打造我國人工智能先發優勢,突出基礎前沿和高端引領,牢牢把握創新源頭和方向,實施好重大科技項目,形成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體系的前瞻布局。
其實,庫卡機器人,我國政府對于人工智能的政策支持早已有之:2015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將互聯網+人工智能列為其中11項重點行動之一;
2016年3月,人工智能一詞被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同年5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中央網信辦4部委聯合發布《互聯網+人工智能3年行動實施方案》;
2017年兩會上,人工智能第一次正式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提到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
也是在這個發展規劃中,第一次提出了2030年中國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在這些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部分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實現重要突破,語音識別、視覺識別等技術世界領先。與此同時,AI企業的發展也迎來了春天,庫卡機器人,人工智能創新創業日益活躍。過去兩年來,我國新增人工智能企業數超過前10年的企業數總和。
今日頭條作為國內AI領軍企業之一,機器人維修,在技術突破的基礎上更多的肩負起了應有的社會責任,匯聚全球的精英,共同解決技術和應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經濟就業、社會公平等問題,讓技術更好的推動人類社會進步。這意味著,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國企業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化身引領者,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