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政策扶持工業機器人能否高速發展?
國家政策重視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中國為了優化工業機器人產業結構以及產業實現升級,從2013年到2016年推出了一系列相關產業政策。例如,在2013年,工信部發布政策《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發展的指導意見》;在2015年,國務院發布政策《中國制造2025》;2016年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發布政策《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這些政策明確指出,機器人產業與制造業有相互影響的重要性,未來智能制造將作為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重點發展領域,從而推動經濟增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到,中國已經是全世界機器人最快的市場,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庫存量為34萬臺,相對上年同比增長了32.81%。另外,預計2018年到2020年的復合增速為15%-20%之間。
中國工業機器人的中上游利潤高但仍需發力
工業機器人按照產業鏈來分類,上游是核心零部件,包括控制器、伺服舵機等;中游是機器人本體及集成;下游是行業應用,比如焊接、打磨、搬運、加工等。
上游與中游的高端市場進入壁壘較高,已形成寡頭壟斷,前四家企業是abb、庫卡、發那科以及安川,在中國的高端市場份額占據了60%。而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屬于中游的低端領域,主營業務為加工,進入壁壘低且高端市場集中度低,規模效應尚未形成,主要布局的企業有埃斯頓、華中數控等。
如果中國企業想在工業機器人上獲得超額利潤,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需要降低上游的采購成本,比如采購伺服舵機及其系統、減速器。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到,中國制作一臺工業機器人的成本是國外的一倍,其主要原因來自于減速器,工業機器人維修,其成本占比在30%到40%,再加上伺服舵機及集成系統,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成本就占到60%。而中國做工業機器人的本體,由于有政府的補助,處于盈虧平衡階段。只有系統集成的毛利率高,比如匯川技術的2016年的營業收入為25.74億元,其系統集成的毛利率達到49.21.
國內的工業機器人有望在3C、家電等產業快速發展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到,國外的工業機器人在國內大多集中在汽車等資本密集型企業,但是在3C、家電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集中度低,尚未形成產業規模,并且3C產業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因此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在此領域仍然具備機會。
綜上所述,國家政策相繼頒布對工業機器人的產業結構有優化與升級的作用,助力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其中,上游產業利潤高,進入門檻高,集中度也高。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企業布局在中下游,制造與生產制約與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但是,工業機器人有望在3C和家電等產業快速發展,其原因是此領域尚未形成規模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