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仍是德國的”嗎?德國庫卡全球CEO提前卸任
近日,美的旗下工業機器人公司庫卡宣布,公司監事會已與CEO蒂爾·羅伊特(TillReuter)達成協議,羅伊特將于今年12月提前卸任。羅伊特自2009年起一直擔任庫卡首席執行官,他的任期原本將延續到2022年。他卸任后,庫卡首席財務官彼得·摩恩(PeterMohnen)將接任公司臨時首席執行官。
據一名知情人士消息稱,羅伊特選擇辭職與美的副總裁、庫卡監事會主席顧炎民(AndyGu)就庫卡與美的在華合資業務的經營策略出現分歧有關,也有人表示是與今年庫卡在中國銷售額不如期望有關。
曾被德國總理默克爾譽為“德國工業的未來”的庫卡在2016年被美的收購,美的持有庫卡94.55%的股權。
“我們仍是德國的”蒂爾·羅伊特曾這樣保證,在推進美的收購庫卡過程中,他功不可沒。
收購進行之初,德國甚至歐盟方面均感不安,并且試圖阻撓這樁收購案,背后原因可能在于庫卡所在行業對于德國工業發展的重大意義,以及歐盟對中國崛起的“敏感”,當然最后一切順利進行;在當時,蒂爾?羅伊特特地出面表示庫卡公司董事會已經和美的集團簽署了一份包括保障就業的投資協議,協議不僅保證到2023年底不削減庫卡公司的1.23萬個就業崗位,其中包括奧格斯堡總部3500個崗位,而且庫卡公司原有董事會也自動保留下去,特別是技術知識和商業數據將得到保護。
針對這一點,庫卡機器人,美的也曾公開表示:“美的集團十分欣賞庫卡集團的管理層和員工,對庫卡集團現有管理層充滿信心,希望在收購完成后繼續支持庫卡集團業務的獨立性,維護庫卡集團管理層及核心技術人員穩定。”措辭懇切,言行大氣,并且只尋求監事會代表席位,顧炎民即以美的集團副總裁身份進入庫卡監事會。
這起收購案當時轟動國內外,就雙方利益局面來看,合作真的是雙贏選擇。
國內家電行業發展放緩,家電競爭激烈現狀之下,美的借助庫卡工業機器人實力開拓出包括工業機器人在內的多領域機器人市場,并借此以“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模式,布局新業務,以服務機器人帶動傳感器、人工智能、智慧家居業務的延伸,打造美的智慧家居集成系統化、生態鏈能力。在歐洲市場萎縮,工業4.0全球化的節奏下,庫卡公司能在保持獨立治理結構的前提下,得到美的幫助進一步打開機器人需求旺盛的中國市場,為將來占據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提供有效保證。
既然雙方聯合,必不可少要規劃一下在中國如何動作。
引援美的集團副總裁、庫卡監事會主席顧炎民在2017年底的表態,美的在中國市場與庫卡的協同,主要聚焦四個領域:一是幫助庫卡進入本土汽車廠商,增加市場份額;二是進入一般機器人領域,比如消費機器人和家庭機器人;三是物流和倉儲自動化領域;四是醫療行業。并表示“協同才剛開始,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一些項目預計2018年體現,希望未來中國區收入占比提升到庫卡集團的一半。”
顧炎民還說,接下來庫卡的戰略,一方面是開發更智能的機器人,如人機合作機器人、移動機器人、更復雜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另一方面,打造云端工業互聯網生態系統,建造基于大數據分析的云技術平臺,實現機器人與設備的聯網,可以隨時隨地查看和分析工業機器人的運行狀態,減少系統停機時間、進行預測性維護等,通過系統運營維護為客戶提供價值。
關于合作,最近的消息卻是在今年3月底,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美的與庫卡對外公布,美的將向庫卡中國下屬業務注資,共同成立3家合資公司,著力發展工業機器人、醫療、倉儲自動化三大領域,公司成立后,雙方將各擁有合資公司50%的股份。并且,美的和庫卡將在順德新建約1200畝機器人生產基地,預計2024年底,新基地機器人產能達到7.5萬臺。
當時,蒂爾·勞伊特(TillReuter)還表示:合資公司讓庫卡在中國的發展規劃更加明確具體,也為庫卡在全球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證。庫卡和美的強強聯合,這樣的合作讓庫卡離成為中國第一的目標又進了一步。
從2009年起任職距今十年,在他的帶領下,庫卡在汽車行業保持了領先地位,并進入多元化新市場,蒂爾·勞伊特希望庫卡能成為“中國第一”的夢想還沒實現,他在庫卡的征程卻即將在今年年底結束。此次美的收購庫卡,雙方似乎磨合還不夠,短期內業務也有所下滑,但這并不是大問題,行業人士預計下滑只是暫時的,相信明年會有好轉,最主要的還是庫卡與美的之間的融合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