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格斯堡這座靠近慕尼黑的巴伐利亞之城,一輛大巴車沿著蜿蜒狹窄的公路一路前行,停靠在一棟乳白色的五層建筑物旁邊,若不是這棟建筑上醒目的橙色“kuka”標識,很少有人會想到,這就是全球四大工業機器人生產商之一——庫卡集團的全球總部所在地。
盡管很多中國人因為兩年前美的集團的收購知道了“庫卡”這個企業的名字,但卻很少有國人到訪過這里。這棟看起來并不起眼的建筑,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既是庫卡的研發中心,也是庫卡工業機器人的生產基地之一,整個園區大約有3500名庫卡員工在這里工作。
11月5日,中國綠公司聯盟的企業家和高管們來到了這里,這是此次“2018中國綠公司聯盟海外考察——德國站”的第一站。中國綠公司聯盟創立于2013年,是由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組建的致力于推動盟員企業建立并保持可持續商業競爭力的價值分享平臺。每年組織一次海外考察,目前已訪問過以色列、瑞典、日本、德國。
庫卡營銷戰略與運營部副總裁、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主席安得利亞斯·鮑爾博士熱情地接待了遠道而來的中國朋友,并帶領大家參觀了庫卡品牌館和機器人生產車間,同時就庫卡的發展歷史、全球戰略布局和工業機器人的發展趨勢與大家進行了交流。
鮑爾在庫卡已經工作了17年,機器人維修,從博士畢業時起,他就在庫卡從事營銷戰略、品牌和市場推廣的工作。作為一名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的專家級高管,他從經濟學和戰略發展這個獨特的視角解讀了庫卡120年的發展歷史。在他眼里,“企業家精神與創新”是庫卡持續百年,并仍走在產業發展前沿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在“中國綠公司聯盟海外考察——德國站”的行前問卷中,企業家和高管們就表現出對庫卡的好奇心,大家希望知道:一、庫卡這家有120年歷史的企業是如何保持創新能力的?二、工業機器人在未來將如何融入生產管理過程?三、庫卡的核心競爭力到底在哪里?
1/庫卡百年創新歷史:不斷引領創新潮流
“庫卡的創新是與企業家精神分不開的。”鮑爾說,“在庫卡的百年創業歷史中,主營業務經歷了若干次重大轉變。”
在庫卡品牌館的“神秘空間”里,鮑爾向大家介紹說:在1898年,庫卡剛成立的時候,正是處于用電力取代蒸汽的時代,照明設備是當時最先進的領域,很多企業都在從燃氣向電力轉型。庫卡選擇了點焊技術作為創業的突破口,之后又進入垃圾車制造領域,并在20世紀70年代成為全球化的垃圾車供應商。
當時,戴姆勒奔馳是庫卡垃圾車發動機的供應商,由于跟戴姆勒奔馳的合作非常密切,戴姆勒奔馳希望庫卡能夠為其提供生產車間的點焊技術設備。
點焊技術這一業務也因此在眾多德國汽車生產企業中應用,當然這也與庫卡總部奧格斯堡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關聯。奧格斯堡與戴姆勒奔馳、奧迪和寶馬等車企的行車距離只有1-2個小時,這讓其點焊業務得以在這些廠家應用。
20世紀70年代,戴姆勒奔馳希望在生產線上引入美國的一款工業機器人設備,但經過庫卡工程師的努力,并沒有整合成功,但這卻激發了庫卡工程師們的斗志,他們決定自己研發一款屬于德國人的工業機器人。
就這樣,1973年,由庫卡研發的第一代工業機器人就在戴姆勒的汽車生產線上誕生了。
在起階段,庫卡一直依靠西門子為其提供機器人的軟件控制器,直到90年代,由于西門子的工業控制器價格非常昂貴,庫卡開始生產自己的控制器單元,而且是基于個人電腦來開發這種控制器,這為當今庫卡能夠在物聯網和工業4.0領域獲得領先優勢打下了基礎。
但在90年代,互聯網基礎設施還不成熟,利用個人電腦開發軟件被很多人嘲笑,windows也不夠穩定,經常死機,很多人懷疑個人電腦能否真的用于對工業生產的控制。
庫卡并沒有卷入這個爭論,而是在全球第一個踐行了自己的想法。后來隨著個人電腦的普及,庫卡比其他企業發展的都要迅速。
“庫卡的基因里面有這種不斷創新和創業的精神。”鮑爾說,“而且這種精神傳承到了物聯網時代。”
在鮑爾看來,在當今機器人的變革時代里,大部分工業機器人還是處于被保護和被隔離的狀態,人和機器是分離的。在汽車工業生產里面,有一些步驟是完全自動化的,比如車身的生產焊接環節,但在組裝的最后環節,像計時器和里程表這樣的部件,機器人就無用武之地了,大多數都是由人工來操作的。這是工業機器人領域的缺陷,要么是全自動化,要么是以人為主。
那么能否開發出一款“人機協作”的機器人呢?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庫卡又抓住了機遇。
鮑爾解釋說,庫卡在21世紀初,接到了一個德國航空航天局的任務,對于航空航天局來說,工業機器人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們很少能把宇航員送上太空,大量的工作要靠機器人,但是這些機器人要很輕,因為在衛星里每一公斤的重量都要付出大量的成本。
“庫卡和德國航空航天局共同開發了世界上第一款輕型機器人”,鮑爾說,“我們看到了這個解決‘人機協作’問題的機會后,在為航空航天局生產機器人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開發出了在工業生產中可以應用的輕量機器人。”
庫卡開發和生產的LBRiiwa不僅重量輕,而且可以零距離的跟人合作,如果有觸碰風險,能夠馬上停下來。這樣,庫卡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生產協作型機器人的廠家。鮑爾說,“最有意思的是,即使是第一款輕型機器人,如今還是處于熱賣狀態,因為它很精準,而且負重量很大,可以搬起很重的東西。”
當然,現在庫卡又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鮑爾預測,“在10-15年之后,工廠里也會有工人,但機器人肯定會成為他們的工作助手。”
安得利亞斯·鮑爾,庫卡營銷戰略與運營部副總裁、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主席
2/聚焦中國:迎接工業機器人時代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統計,2017年全世界的鉸鏈式工業機器人銷量是34.7萬,在中國的銷量達到11.5萬臺。2018到2020年,IFR預計,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增長率將達到21%,到2019年底,全球工業機器人的使用量將達到260萬臺,中國將有75萬臺。
庫卡如何抓住這個機會?在鮑爾眼里,未來的工業機器人將拓展到除了汽車產業之外的更多領域,庫卡也在抓緊布局。這些領域包括:航天、電子、鋼鐵、消費品、醫療健康、電子商務和零售物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