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機器人“天璣”突破生命禁區
骨科機器人天璣
京東快遞機器人
智能機器人已經深度參與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在北京,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出現在醫療領域、物流配送領域甚至情感陪伴領域,提升改善城市的生活質量。8月22日,在亦莊的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這些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以及工業機器人紛紛登臺亮相。
會開刀
變身骨科主刀醫生
此次亮相的第三代國產骨科手術機器人‘天璣’,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開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節段手術的骨科機器人。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秘書邢玉柱介紹,經過十幾年的積累實踐,骨科機器人已被包括北京積水潭醫院在內的全國不同層級醫院應用,累計完成了3200余例機器人輔助骨科手術,臨床效果顯著。
與傳統手術相比,骨科機器人有著明顯優勢。應用骨科機器人開展手術,能夠實現復雜手術標準化,常規手術微創化,還有關鍵操作智能化。邢玉柱介紹,目前機器人的精度能夠達到亞毫米級別,能夠在復雜的手術中發揮突出作用。
有一位病人需要完成一臺上頸椎畸形的骨科機器人手術,精度要求是在亞毫米級,在傳統醫療手術模式下,沒有專家敢輕易開展這個手術。邢玉柱表示,上頸椎手術,是世界上公認最難、最危險的手術,天璣骨科機器人卻能出色地完成任務。
此外,天璣骨科機器人具備外部通訊系統,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可以通過遠程的服務平臺提供智能醫學技術培訓、遠程手術指導等服務。
會運貨
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
這次我們主要帶來了跟京東無人倉相關的機器人,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比如導航機器人、穿梭車以及無人機、無人車等。京東X事業部首席科學家李大鵬介紹。
機器人提升了整個物流價值鏈的效率,讓機器人可以去往人類很難到達的地方。李大鵬舉例,京東的無人機能夠深入到邊遠山區,讓山區的用戶也能體會到快捷、便利,也能把山區的土特產運輸出來。
配送無人機并不只是配送工具,工業機器人維修,而是一整套完整的物流配送體系。李大鵬表示,京東無人機正在通過加快完善360度自主避障、智能航線規劃,同時簡化運營流程,讓無人機與物流系統實現無縫對接,提升物流配送效率。除了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三五年內,在大學校園或封閉園區里,也將看到無人配送車。
會主持
能聽會說情緒豐富
本次重點展出的是模塊化的量產類人形服務機器人‘優友’,它已覆蓋到20多個行業中。北京康力優藍機器人有限公司創始人劉雪楠表示,目前優友服務機器人從技術水平到產業化程度在國內外均處于領先地位。
優友的基礎功能是具備類似人類的聽說讀寫能力,還擁有自己豐富的情緒系統,能簡單地對人類情感進行判斷。劉雪楠介紹,優友機器人能夠實現自由交互,配合激光定位導航后,還能識別環境,準確做到室內定位行走,并有22個自由度的輪式動作。
劉雪楠表示,優友能在銀行大廳里執行金融服務類的任務,在展覽館中介紹展位情況,甚至能做主持。
和國外的類人形機器人相比,‘優友’有三大特色。劉雪楠對記者介紹說,優友的模塊化設計水平遠遠領先國外,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的架構模式也能讓機器人能很快做出反應,最關鍵的是我們的機器人是中國制造,能夠很好適應中國產業化應用,做到和本土文化相結合,并維護國家信息安全,這是國外機器人短期很難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