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工業4.0、互聯網工廠成為家電業津津樂道的話題。乘著互聯網+的浪潮,格力、美的、海爾這白電三巨頭在制造轉型智造的戰場上又先人一步,希望借力中國制造2025的東風,在行業洗牌中奪得主動權,對自動化生產裝備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去年以來,工業4.0、互聯網工廠成為家電業津津樂道的話題。乘著互聯網+的浪潮,格力、美的、海爾這白電三巨頭在制造轉型智造的戰場上又先人一步,希望借力中國制造2025的東風,在行業洗牌中奪得主動權,對自動化生產裝備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2015年8月4日,格力電器首次開放了自動化生產車間,高調公開了其自主研發機器人的最新進展。據悉,格力目前自主研發研發的自動化產品已經覆蓋了機器人、注塑機械手、大型自動化線體等十個領域,近百種產品。
與格力走自主研發的路子不同,美的機器人業務走的是合資路線。同一天晚上,美的發布機器人戰略,未來3年將在機器人應用上投資超過10億元,同時宣布與日本安川電機合資設立兩家子公司,分別開發工業機器人及服務機器人。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表示,未來美的將以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來提升公司智能制造水平,拓展B2B產業空間;并以智能家居+服務機器人來推動美的智慧家居的發展與生態構建,以服務機器人帶動傳感器、人工智能、智慧家居業務的延伸,打造美的智慧家居集成系統化、生態鏈能力。
一周之后的8月11日,海爾位于沈陽的透明工廠正式亮相,通過打造的智能交互制造平臺,該工廠不僅實現了機器人自動化生產,還可實現用戶、產品、機器、生產線之間的實時互聯。
今年以來,美的對機器人戰略的雄心壯志更加顯著。今年3月份,收購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17.8%股權。該公司是一家專注從事工業機器人設計、研發、制造與系統應用的公司,在意大利設有智能噴涂機器人研發中心和智能機器人應用中心,是奇瑞汽車生產線的主要設計與開發者。
5月18日美的幾天要約收購庫卡公司,則美的已與全球四大著名機器人公司中的兩家發生緊密關系,從而成為中國機器人戰略推進力度最大的企業。經歷了德國政府口頭反對,原庫卡第一股東福伊特集團反對后,庫卡集團終于在6月28日與庫卡達成一致意見。庫卡集團監事會及執行管理委員會推薦庫卡集團股東接受了要約收購。美的集團持有庫卡集團的股份已經超過50%,將成為控股股東,預計下半年實現并表。
10月25日,中國白電領軍企業格蘭仕宣布,與世界工業機器人巨頭發那科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工業機器人及相關自動化、集成化技術在微波爐、電蒸爐等白色家電行業的深入應用。
格蘭仕與發那科的戰略合作背后是一幅宏大的自動化和互聯網工廠藍圖。近幾年,格蘭仕通過系統集成智能制造+智慧家居+智能家電的綜合實力,正在賦予家電消費升級更多的可能和更大的動能。與發那科的戰略合作,是格蘭仕制造體系落實精品戰略、一流主義的重要舉措。雙方的戰略合作并非簡單的機器換人,而是在格蘭仕全產業鏈垂直配套的基礎上,精益求精。包括提高家電核心零部件的精密度和可靠性,升級符合新時代用戶需求的精品制造體系。
此前,格蘭仕已與意大利、德國一流裝備制造公司已展開深度合作,2014年從意大利引進了洗碗機自動化生產設備,2015年引進了全自動滾筒洗衣機生產線。今年年中投產的全球首條微波爐自動化裝配生產線,生產效率比之前提高38.89%,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產品直通率超過99%。
面對加快轉型升級同一道題,有別于同行紛紛巨資收購國外老牌企業的做法,專注實業的格蘭仕走的是一條重金吸收國際一流人才和一流裝備的差異化道路。
家電行業是屬于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人工成本占比較大,生產工序單一,機器換人是大勢所趨。事實上,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人力成本已經成為傳統制造業的最大軟肋,人力成本上升的同時,招工難的問題也困擾美的、格力等傳統家電企業。
從企業層面來看,實施機器人自動化生產,不僅是為響應國家戰略,更有其自身運營的考慮。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表示,家電巨頭選擇向自動化生產轉型是出于削減人力成本,增強企業盈利能力的考慮。家電企業實施機器人自動化后,雖然初始投入的成本很高,但是在未來若干年內維護的成本卻很低,生產效率也能大幅度提高,更為重要的是,生產可以實現完全的標準化,大大提高產品的質量,這些都決定了中國企業未來將大量的采用機器人進行生產。
另外,機器人戰略是白電巨頭們培育第二跑道的需要。為應對可能到來的白電行業性衰退,白電巨頭們需要尋找并培育新的增量市場,而機器人產業被視為最有發展前途的產業之一。
面對白電巨頭紛紛跨界機器人業務,家電專家劉步塵表示,機器人領域本身是一個朝陽產業,機器人維修,在白電行業放緩的背景下,不失為是企業值得培育的一個新增長點。預計未來三年,機器人相關業務將為家電企業營收和利潤做出實質性貢獻。
梁振鵬也表示,在智能化制造和工業4.0環節,機器人是生產線上必不可少的一個手段,可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單位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美的半年報的可喜成績,就是因為其前期引入的一些機械手、機器人方面的生產線,使其自動化生產水平提高,整體生產效率提升,產品比較好賣。
除此之外,無論是海爾的透明工廠實現用戶個性定制,還是格力產品的精度要求或是美的雙智戰略(智慧家居+智能制造)。自動化生產一方面是在為智能制造做準備,而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完成整體家電的智能化。家電屬于相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生產環節自動化是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作為中國制造的名片企業,格蘭仕制造自動化改造步入深水區,過去兩年間持續加大深度轉型、徹底升級的步伐,在微波爐、洗衣機、洗碗機、電蒸爐及其白電核心自我配套產業鏈自動化方面的投入相當于過去20年投入的總和。
有業內人士表示,傳統家電制造企業在單一產品上普遍能夠實現智能化,但在整體的互聯互通上沒有完成,而要實現整體家電的智能化,其核心的部位對精度要求非常高,這些環節就需要機器人化來完成。
在民用領域,國際上占據了工業機器人絕大部分市場的四大家族:安川、FANUC、KUKA、ABB公司,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了全球專利布局,并且逐年上升。不約而同的是,總部在瑞士的ABB、日本的FANUC(發那科)、日本的YASKAWA(安川電機)、德國的KUKA(庫卡)都將其中國總部設在上海。目前,這四家企業在中國市場占有率總共達到八成以上,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前三家在全球的機器人銷量都突破了20萬臺。美的與安川電機的合作,拿下庫卡,再到現在的格蘭仕與發那科的聯盟,白電巨頭們和工業機器人的戰略合作進入到新的高度。
實際上,能夠使用自動化裝備或機器人,都是產品線長、需求龐大的大品牌,這對于大量的二三線家電品牌來說無疑影響深遠,企業實施自動化生產后,產品售價降低,導致未來二三線品牌的日子越來越來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