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中國(廣州)智能裝備暨機器人博覽會今天在廣州開幕。近幾年,在產業發展趨勢和政策紅利趨使下,機器換人蔚然成風。該如何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無人工廠的發展需要哪些因素,機器人維修,我們又到達什么水平?
從事企業制造執行系統開發的廣州速威智能系統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孔快告訴記者,機器換人也好,無人工廠也好,智能裝備產業的迅速集結,離不開中國制造業的宏觀背景,產業升級是大勢所趨,我們國家人力成本、原材料(價格)都在不斷上漲,但是高品質的產品又很少,倒逼著我們制造業要提高產品的品質,用機器來代替人,人工成本每年10%的上漲。
為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從硬件轉向軟件,從設備轉向方案,成為了今年中國(廣州)智能裝備暨機器人博覽會上諸多參展企業的共識。廣東嘉騰機器人公司副總裁陳洪波坦言,方向轉變的共識源自于行業發展遇到的共同瓶頸。具體說來就是這個行業是新行業,大家摸著石頭過河,都發現這個是個難題,翻不過去的大山,但是又很難理清楚頭緒。
陳洪波所指的難題,是自動化企業在配合集成商做工業4.0的探索和實踐發現,由于智能制造是一個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項目,投入和回報的周期都十分長,幾乎只有世界500強和大規模企業能夠真正有機會做智能制造,如何讓廣大的中小企業也能夠也能快捷、經濟進入智能制造?軟件平臺與方案成為了突破口。嘉騰公司全球首發可以自主定制的無人工廠智能平臺,嘗試為中小企業帶來智能化解決方案。
廣東嘉騰機器人公司副總裁陳洪波表示,智能設備如果沒有Brian,如果沒有軟件平臺去做支撐,哪一個都不通,只能各干各的,像移動機器人為什么沒有四大家族,就是因為不能通,不能隨心所欲地在一個平臺上被調度。
陳洪波說,平臺對于無人工廠而言的重要性,某種程度相當于大腦,處理好了不同品類機器之間的協同配合,才有可能真正出現無人工廠。對此,他用移動機器人為例,打了一個比方。五六十年代發明的東西,沒有人用,因為它太笨了,只能A到B,B到A,我們把它做得到處跑,樓上、樓下,廠內、廠外,但是又遇到第二個瓶頸,它跟電梯不通,就激發我們要做一個Brain的東西,能夠把這些問題統統解決掉。
華為廣東企業業務解決方案專家李楊力表示,無人工廠考驗的是如何應用科技實現對機器人管理。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無線工廠等信息化技術,實現云管端的數據傳遞和處理。
李楊力介紹,無人化現在說得最多的就是工業4.0要做的事情,包括像寶馬、奔馳生產車間都基本上沒有人進行管理,基本上都是機器人,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但是機器人怎么來進行管理,這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我們來解決機器人如何運轉,產線的運營狀況是不是好,里頭物料投放是不是準確。
真正抵達無人工廠的路還有多遠,企業家們眾說紛紜。廣州速威智能的郭孔快認為,還要20年左右;珠海邁超智能裝備的付舒認為,標準化很重要,廣東嘉騰機器人公司副總裁陳洪波則認為,說不定就像滾雪球一樣,可能用不了太久。
,機器人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