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llo平臺研發負責人王京傲對包括一財科技在內的媒體介紹,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搭載百度Apollo2.0(阿波羅2.0)系統的無人駕駛系統汽車,已經具備了在簡單城市道路下完全自動駕駛的能力,甚至司機無需任何干預,包括變道、等紅燈、避讓、轉彎等等都由無人車自主完成。
一財科技記者試乘了搭載L3級和L4級百度Apollo2.0無人駕駛系統的無人車。其中L4級試乘范圍在百度位于桑尼韋爾的研發中心附近幾公里范圍內的公共道路,L3試乘在百度研發中心園區內封閉道路進行。
根據SAE(l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的定義,無人駕駛等級中,L3是指有條件自動化,比如低速蠕行、自動泊車以及景區巡航等;L4是指面向特定場景下的高度自動化駕駛。
根據加州規定,在試乘之前,測試者必須簽一份《免責書》。一財科技記者看到,《免責書》中寫道:無人車技術作為新事物仍有待證實與完善,要參與的無人車測試也有固有風險。在開始測試前,需要確保測試體驗人員了解這項新技術的相關風險,并同意承擔與參與測試相關的風險。無人車測試會面臨固有的日常駕駛風險、機械故障、惡劣天氣等環境條件,路況路障及他人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意外傷害或者死亡。除此之外,無人車測試作為尚未成熟的技術還會面臨其他固有的技術風險,工業機器人維修,例如計算機程序錯誤、傳感器錯誤、計算機處理和GPS定位錯誤,這些附加風險都可以顯著增加事故風險。
簽署《免責書》并乘坐百度的測試無人車,需要測試者理解百度不承擔在參與測試體驗中的事故出險責任,并且同意免責。如有法律規定不能免責部分,測試者自愿放棄獲得賠償的權利。
試乘無人車前必須簽一份《免責書》
簽署《免責書》后,一財科技記者首先乘坐了搭載了Apollo2.0版本的林肯MK系L4級無人車。該車車頂裝有一個64線激光雷達、兩側設有兩個攝像頭及16線激光雷達,其中包括了此前百度和福特等投資的激光雷達公司Velodyne的產品。車前配有毫米波雷達,動力驅動為油電混動。打開汽車后備箱,內部裝有兩臺電腦,工作人員介紹,其中一個是中控電腦,另一個是NVDIA用于視覺識別的電腦。
百度無人車行駛在加州公路上
從百度研發中心門口開到公道的這段路中,這輛百度無人車由司機人工駕駛,百度解釋稱是因為沒有采集這一路段的地圖信息。但在公共道路行駛途中,一財科技記者看到,汽車司機沒有對車進行任何干預,包括變道、等紅燈、避讓、轉彎等都由無人車自主完成,時速在50公里左右,整體體驗較為流暢,一路上沒有遇到復雜的交通情況,車中顯示屏幕上會實時顯示附近道路的路況。
據介紹,目前L4級別的無人車能夠實現的是在簡單城市道路行駛,還無法在極端天氣下使用。
無人車內屏幕上顯示實時路況
一財科技記者試乘的第二輛無人車,是由國內新能源汽車智能出行平臺盼達用車與百度合作開發的L3級無人車。在演示中,用戶可以通過手機APP控制車輛進出,定位車輛的具體位置及軌跡,它可以實現自動泊車、巡航定位、自動出庫等功能。不過從體驗來看,汽車的行駛速度較慢,時速約20公里左右,車內較平穩。未來,這些功能將用于無人共享汽車商用化落地應用,如分時租賃、專車租賃等。
盼達用車與百度合作開發的L3級無人車
公開資料顯示,百度是在2017年4月9日正式發布了Apollo計劃,工業機器人維修,該計劃向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個開放、完整、安全的軟件平臺,幫助他們結合車輛和硬件系統,快速搭建一套屬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
在去年9月20日的Apollo1.5開放平臺發布會上,Apollo首次解鎖了障礙物感知、決策規劃、云端仿真、高精地圖服務、End-to-End等五方面能力。
在今年1月8日的CES上,百度將發布Apollo全球計劃2.0。屆時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將發表主題演講,整體闡釋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格局,以及百度AI的完整布局、各領域的落地成果。
百度硅谷研發中心
Apollo的研發速度與百度美國研發中心密切相關。一財科技記者了解到,百度硅谷研發中心位于桑尼韋爾,占地3400平方米,供兩個部門使用:其一是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組(IDG)旗下的一個部門,主要負責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團隊約100人;另一個是網絡安全部門的一個分部。
北京和硅谷時差16個小時,工作時間晝夜相接。所以我們每天的工作日常就是在北京研發然后馬上在硅谷測試,在硅谷研發然后馬上在北京測試。可以說是晝夜兼程,爭分奪秒。王京傲說道。
在加速研發自動駕駛的背后,百度CEO李彥宏已經將百度無人駕駛車的量產時間表,從此前的2019年提前至2018年的下半年。按照此前李彥宏的說法,百度計劃在2018年7月底,與金龍客車實現無人駕駛小巴車的小規模量產;在2019年與江淮生產基于Apollo的自動駕駛汽車、與北汽在同年生產基于Apollo的L3自動駕駛汽車;2020年與奇瑞共同推出無人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