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千億增長極“機器人”開啟高新智造新篇章
不少人談到機器人,都還是科幻思維:機器人就是長得像人的機器。這個理解并不貼近當前的實際,通俗地說,機器人是可以自動化、智能化代替人干活的一切機器。而現在被應用在生產生活的機器人,其實大都長得不像人。
盡管還達不到科幻中的程度,但機器人相關的科技進步依然十分驚人,這一行業近年來的迅猛發展也尤為令人矚目,而這背后是被深刻重塑的傳統制造業。幾乎是與機器人相關科技的進步同步,一場智能制造的競爭也在全球范圍拉開了大幕。
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國際機器人聯合協會(IFR)數據顯示,中國去年共銷售8.7萬臺工業機器人,列全球第一。
IFR公布的《2017年世界機器人報告》稱,中國機器人行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正在成為全球機器人行業的領先者。2016年,中國銷售工業機器人增長了27%,達到8.7萬臺,占了全球的近1/3。同時,中國的機器人制造商正在擴大其在國內市場的份額。2018年至2020年,中國機器人的年銷售量預計每年平均增長15%到20%。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主席喬杰瑪稱,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從銷售和生產上都可以體現。
電氣和電子行業近年來推動中國經濟增長。2016年,該行業銷售了3萬臺工業機器人,比上一年猛增75%。售出的機器人約1/3來自中國制造商,同比增加了近120%。IFR的報告認為,這一高需求今后仍將持續下去,因為中國大型電子制造商正在為自動化投入巨資。
報告稱,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者市場,各個行業正在掀起一場生產自動化的比賽。目前,中國大多數進口工業用機器人來自日本、韓國、歐洲和北美。按照中國制造2025戰略,中國將成為領先的高技術生產制造基地,企業機器人的數量將不斷增加。
目前,韓國企業機器人的密度最高,每萬名工人有531臺機器人,美國為176臺機器人,德國為301臺。到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比例,將達到每萬名工人有150臺機器人。
近幾年中,中國在智能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較迅速,中國市場增幅顯著,且發展潛力更大。目前,國際工業機器人制造業中心正向中國轉移,中國作為智能工業機器人的制造強國,市場前景廣闊。
中國政府已將機器人制造業列為明確的政策重點。2015年,中國政府提出了《2025中國制造》戰略,旨在促進發展高新技術。之后,又推出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計劃在五年年推動工業機器人行業的快速增長。過去的一年可以說是實體機器人進步巨大的一年。國際機器人聯合會(The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Robotics)預計,機器人產業,尤其是面向產業/制造業的機器人,將迎來強勢增長。據機器人行業協會(RoboticsIndustriesAssociation)數據顯示:2016年,北美工業機器人的數量增長了10.2%,整體數量達30875臺,價值18億美元。
為此,機器人商業評論(RBR)以商業模式、技術創新和影響力為依據整理出下列50強的榜單,包含了面向醫療、軍事、生產、供應鏈、教育、家庭服務等諸多領域的人工智能創業先鋒,其中32家來自美國,也包括德國、日本、中國、印度、加拿大、丹麥和愛沙尼亞等國的公司。榜單之中,有24%的公司是今年成立的新公司,庫卡機器人,也從側面反映了AI創業環境熱潮。
新松機器人,全球競爭中涌動的中國力量
說起中國人自己的機器人故事,繞不開一家名叫新松的中國機器人公司。在今年剛剛播出的紀錄片《輝煌中國》中,這家公司生產的機器人成為了中國智造的一張靚麗名片,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驕傲。
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松公司)隸屬中國科學院,是一家以機器人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為基礎,致力于全智能產品和服務的高科技上市企業(股票代碼:300024),是全球機器人產品線最全、市值第三,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的龍頭企業。新松公司是中國工業機器人誕生的搖籃,現擁有以院士、博士為核心的2000余人的國家級研發團隊,工業機器人產品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創造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史上108項第一的記錄,是五大軍種的唯一機器人供貨商。
2000年,時任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研究開發部部長的曲道奎帶著30多個人創辦新松機器人。16年來,新松在政策和市場的一片高歌中迅猛發展,國產機器人第一股,市值5年翻5倍,在機器人行業市值排名中,僅次于abb、FUNAC,位列全球第三榮譽和關注紛至沓來,新松也成了全球機器人行業中生機勃勃的中國力量。
人們之所以對新松機器人高看一眼,是因為它的未來被高度看好,幾乎擁有無限大的發展空間和想象力。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新松機器人(300024.SZ)8月14日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公司今年前六個月實現營業收入10.2億元,同比增長15.47%;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億元,同比增長6.67%。
現在新松科技人員的比例是70%以上,以研發、創新為主。新松的特殊背景,使其形成了這樣一種特殊的模式,構建了一顆強大的企業智腦。
恰恰是這種模式跟現在社會的發展需求非常契合。新松負責人介紹,過去是4.0以前的企業模式,供不應求,只要有規模、產能,不愁產品賣不出去。現在全球都產能過剩,中國也開始進行一個大的產業轉型,過去是賣方市場,現在是買方市場,買方市場要求更多的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這種顛覆導致我們現在整個生產模式的變化。
從成立到現在,新松一直在快速發展。2000年正好趕上中國轉型升級,那時候中國機器人行業剛起步,一年幾百臺,到2005年的時候,可能千八百臺,KUKA機器人電路板維修,2009年上萬臺,生產曲線一直在上漲。
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所有的企業都處在低潮,幾乎所有的行業全在下降,唯獨機器人逆勢增長。為什么?很簡單,機器人這個行業跟整個產業發展,存量也好、增量也好,沒有關系。機器人跟你的制造模式有關系,雖然整個總量在下滑,但制造模式在變,過去是勞動密集型,以人為主,現在是通過機器人進行智能化生產。而且恰恰是金融危機導致全球企業制造模式的轉變,所以從2009年開始,全球機器人都維持在30%左右的增長,中國幾乎最高到了60%的增速。這一段幾乎是各個行業最簫條的時候,機器人行業卻一枝獨秀。
千億級全新增長極,新松牽手湘潭高新區
新松公司立志于將機器人研發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推動中國如期實現中國制造2025。為此,在北京成立了專門的機器人產業化推動平臺新松機器人投資有限公司,并由新松公司總裁曲道奎先生親自擔任新松機器人投資公司的董事長,以新松公司的機器人技術實力和品牌影響力為依托,以中國制造2025為戰略指引,通過品牌、技術、市場、資金、場所的協同支持吸引機器人及應用企業和4.0制造企業的聚集,推動機器人全產業及智能產業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