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工智能高地,上海可以發揮哪些優勢
最近50年來,科技創新及其對經濟的牽引作用不盡如人意。人們的創造力開發不足,科技帶來的潛在好處遠未被充分利用。問題可能出在我們自身――適應百萬年緩慢自然進化速度的大腦,需要新的主動進化,即人類智慧與機器智能的結合。
由是,單從技術工具、產業經濟角度來定位人工智能,都可能是不全面的。人工智能可能正在開創一個生命進化意義上的全新的智能時代,庫卡機器人,將深刻而全面改變未來的人類社會面貌。
面對前所未有的重大變革,作為崛起中大國的經濟中心城市,上海應該也能夠成為未來世界智能經濟、智能社會和智能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這需要上海圍繞支撐國家戰略、引領區域發展和促進智能治理,充分發揮綜合性、開放性優勢,養育形成對人工智能發展最完善的科研轉化平臺、最高效的應用領先市場、最適宜的創新生態環境、最包容的新銳多元文化、最優良的社會治理體系。
一是發揮學科齊全、領域豐富的優勢,打造腦與智能領域尖端交叉學科群。
人工智能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與通信技術,也離不開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等學科。從智力提升的角度而言,未來人工智能主要將持續提高計算力、分析力、理解力。上海要加強算法、芯片、數據、存儲等方面的研發部署,同時要高度重視腦、認知、納米、語言語義以及復雜科學等的協同支撐,充分發揮上海在腦科學、集成電路等領域累積性優勢,形成以類腦計算為特色的智能學科群。
二是發揮創業活躍、分工精細的優勢,打造智能領域新興職業創生地。
當重大技術浪潮來臨時,新職業往往首先誕生在大都會,然后向周邊及其他地區擴散。據統計,上世紀90年代以來,已經出現了超過1500種新工作;2014年,英國已有6%的人在新興領域工作,而倫敦則更為突出,比例為9.8%。
上海應密切關注人工智能對就業、職業和創業的深刻影響,注重零工經濟、自由職業等新職業、新崗位、新工種。如人工智能訓練師、人機協同教練、數據清洗審核員、智能服務體驗者、反饋者等。針對新職業展開及時調查、統計和分析,不斷更新職業目錄,探索形成必要的崗位規范和執業資格。
三是發揮產業多樣、應用廣闊的優勢,打造智能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簇。
上海在汽車、飛機、集成電路、成套裝備等制造業以及金融、商貿、物流、生活服務等服務業,未來需要應用人工智能的場景極為豐富。同時,上海在智能芯片、類腦計算、機器人等領域,不僅集聚了大量國內外重量級企業,還持續涌現了一批又一批細分領域的初創企業。上海需要將行業應用與前沿拓展充分結合,圍繞智能生態鏈和生態圈,造就一批專業化隱形冠軍企業。
四是發揮市場活躍、時尚多元的優勢,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打造世界級智能產品首秀場。
經濟中心城市,往往是創新產品的首秀場。倫敦誕生了火車機車、抽水馬桶等。世界上第一個電子游戲、第一聲移動電話的問候等都源自紐約。上海居民具有很高的科學素養和文化修養,這會成為智能創新產品的重要市場和文化基礎。
要鼓勵和發展面向智能創新產品的展示展覽、互動體驗、會談洽商、交易撮合、商務法律等服務,使上海成為國內外智能產品和服務發布、體驗和應用的首選地之一。
五是發揮金融充裕、貿易自由的優勢,打造國際智能人才港。
結合自貿區、自主創新示范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建設,利用改革創新試驗最豐富的優勢,加強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的互動發展,在促進貿易自由化過程中突出知識流動、創新創業的便利化,以資本和市場的力量來凝聚人才、服務人才、發展人才。
與國際頂尖智能院系合作,創新教育培訓機制,培育智能尖端和實用人才;探索進出方便、來往自由的國際智能人才交流機制,為國際化智能人才在就業保障、醫療醫保、子女教育等方面創造與國際接軌的環境;在限定區域探索學術信息開放機制,高頻次舉辦各類智能領域學術科研與產業創新研討會交流會,鼓勵和支持優秀科學家和企業家積極參與相關國際組織活動。
推動上海成為聚天下智能英才入華首站地、選國內智能優才關鍵競技場,逐步成為國際化智能人才的集聚地、流動站和創新創業母港。
六是發揮社會組織發育良好的優勢,打造引領未來智能社會發展的治理新體系。
鼓勵和發展能夠縮小智能鴻溝的社會組織,幫助不適應人群認知、接觸和使用人工智能并分享其帶來的好處和利益。探索以公共利益為導向的稅收鼓勵項目,引導更多企業利用人工智能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減少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社會摩擦,避免財富進一步過度集中。
優化和改善社會保障體系,適時開展全民基本收入制度研究和試驗,適應人工智能對就業方式、創業模式帶來的新變化。開展前瞻性的人工智能倫理和法律研究,加強國際化對話交流,為未來智能社會新規制奠定研究和實證基礎。
七是發揮文化多樣、開放包容的優勢,庫卡機器人,打造智能文明的先鋒城。
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曾說過:世界人口中還有2-3%的人,他們既不屬于過去(意指農業時代),也不屬于現在(意指工業時代)他們是人類的先頭部隊。托夫勒在寫這段話的時候,指的是紐約、倫敦和東京等城市里的人。
今天,上海也要力爭加入到這2-3%先鋒人類重要集聚地的行列之中去。進一步發揮海納百川的文化包容性特色優勢,讓那些世界上特質優異的人士來到上海都感到不陌生,以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促進人工智能建造新生活、創設新藝術、傳播新文化、開啟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