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開AI+安防殘酷一角:誰吃肉?誰喝湯?
在這一輪興起的人工智能(AI)浪潮中,最為火熱、最頻繁地被人提起的落地行業莫過于安防了。在這個行業規模高達6000億元(中國)的龐大市場中,AI+安防成為產業升級的重要領域,傳統安防大鱷與新興AI創企們同臺競技,形成了新老兩大勢力陣營。
而在傳統安防廠商這一陣營中,宇視科技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名重要玩家。作為一名2011年年底才正式從華三存儲與多媒體事業部獨立運營的年輕公司,它每年都以極高的市場份額增速在快速發展,在短短數年間便躋身國內安防領域行業第三、全球視頻監控設備市場排名第七的位置,成為重要的一線玩家。
目前宇視的主營業務為視頻監控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擁有端到端全系列自主知識產權的IP視頻監控產品。而在AI+安防領域,宇視更是發布了一整套AI整體解決方案,涉及前端智能攝像機、人臉識別速通門、后端數據中心一體機等六大序列AI安防產品。
作為GTIC2018重磅嘉賓之一,近日智東西遠赴宇視杭州總部,與宇視科技副總裁、首席架構師姚華展開獨家對話,有著十余年安防行業積累的他對于AI技術在安防行業的落地現狀、競爭格局、以及如今日益火熱的AI芯片在安防產品的應用現狀有著透徹的理解。
姚華于2005年加入宇視科技(時為華三存儲與多媒體事業部),機器人維修,作為宇視系統論的奠基人之一,他主導搭建了宇視安防產業總體架構,在宇視580余個平安城市、330余個智能交通、以及人民大會堂、達沃斯論壇、G20峰會等重大項目中都有姚華在一線的具體方案指導。
6000億元大蛋糕前三拿走了一半
我國安防行業目前依舊是一個以政府及大企業需求主導的市場,受到智慧城市建設、雪亮工程等推動,行業正在以極快的增速向前奔跑,2017年我國安防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6000億元,市場玩家數千名;《中國安防行業十三五(2016-2020年)發展規劃》中指出,到了2020年,我國安防企業總收入達到8000億元,預期年增長率達到10%以上。
我國安防行業在經過了近30年的發展后,已經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產業聚集區,并且誕生了以海康威視(002415,股吧)、大華股份(002236,股吧)、宇視科技為首的第一陣營,前三強市場份額加起來占比達到50%以上,工業機器人維修,產業集成度較高。每個月光是從杭州生產出來的安防攝像機都高達百萬臺,市場競爭激烈。
中國視頻監控廠商市場份額占比圖,數據來源:IHS《2016全球CCTV與視頻監控設備市場研究報告》
而且根據中國安防網數據顯示,2015至2016年期間,我國安防生產商數量由8400家降至7000家,營收過億的企業占比由不到1%上升至9%,1000萬以下營收的小企業則由97%降至56%,巨頭玩家占據的市場份額越來越高,行業集中程度日益提高。
手握三大業務線研發人員近一半
宇視科技的前身是華三存儲與多媒體事業部,2011年年底從華三獨立,彼時控股方為外商貝恩資本。2011年10月,宇視科技以5.1億人民幣收購華三通訊全部視頻監控解決方案業務及相關資產。2017年年底,國內智能交通領域的上市企業千方科技(002373,股吧)發布公告稱,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擬以45.46億元收購交智科技(運營實體為宇視科技)96.72%股權。
根據千方科技公告顯示,2017年,宇視科技營業收入為31億元,凈利潤為3.9億元(未經審計);與去年的20.6億元營收、1.45億歸母利潤相比,增長了近50%。
宇視目前有著3000人的團隊,其中研發人員占了近一半,在杭州、深圳、西安、濟南設有研發機構,在中國30個省/市設立了辦事機構,全球合作伙伴覆蓋105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