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解讀|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近日,國務院在最新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簡稱《規劃》)中,明確了我國發展人工智能的戰略目標,并進行了總體部署。《規劃》設立了三步走目標。那么《規劃》的出臺對新興的人工智能產業具有怎樣的意義?對行業發展將起到怎樣的促進作用?如今國內人工智能企業的現況如何?人工智能機遇在哪里?AI人士必讀!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小i機器人創始人兼CEO朱頻頻
人工智能產業巨大的應用是中國的優勢
國務院近日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人工智能作為國家戰略的地位得到鞏固,無疑給身處人工智能生態圈的各領域企業注入了強心劑。
《規劃》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更給出了明確的行動綱要: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能力為主攻方向,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堅持人工智能研發攻關、產品應用和產業培育三位一體推進,全面支撐科技、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
聚焦深度AI。《規劃》指出:重點突破無監督學習、綜合深度推理等難點問題,建立數據驅動、以自然語言理解為核心的認知計算模型,形成從大數據到知識、從知識到決策的能力。
從計算智能到感知智能到認知智能。人工智能的計算機智能分為三個階段: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認知智能的核心正是自然語言理解,《規劃》明確了目前人工智能的技術難點以自然語言理解為核心的認知計算。
我們把智能會話技術分為基礎AI和深度AI,目前國內大部分的企業,能力還停留在基礎AI的部分。因為多年大規模產業應用的技術積累,我們現在重點關注的是深度AI的能力,以我們的中文語義庫、領域知識庫為基礎,通過獨創的中文知識圖譜、人機協作知識學習體系,在人機交互中賦予機器中文深度語義理解的能力多人對話、動態場景、組合意圖、深度推理、多意圖理解等,讓機器更懂人類。
機器的計算能力遠遠高于人類,感知智能在很多方面也開始全面超越人類。計算機比人類差的就是認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解決的是把語言和知識充分結合的問題,突破的正是認知智能的瓶頸。
巨大的應用是中國的優勢。《規劃》對我國的人工智能發展狀況給出了清晰的描述:加速積累的技術能力與海量的數據資源、巨大的應用需求、開放的市場環境有機結合,形成了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獨特優勢。
一方面,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人口多,需求大,負擔大,這是中國面臨的難題,但同時也為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條件;另一方面,互聯網的出現中國與全球同步,我們在起步階段沒有落伍,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更是迅猛,豐富的場景應用,人機交互的全渠道特性,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應用全球領先。
正如《規劃》中提到的那樣,巨大的應用是中國的優勢。大量應用產生的基礎數據資源與領域數據結合,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創造堅實的基礎,而多項關鍵技術的成熟應用則能夠實現中國在特定領域的快速突破。
完整的產業鏈條亟待建立。《規劃》對目前中國面臨的困境有著清醒的認識:我國人工智能整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科研機構和企業尚未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圈和產業鏈,缺乏系統的超前研發布局。
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基本架構可歸納如下:底層為數據資源層,以大數據為基礎資源,并基于大量數據,通過初步整理積累而形成的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平臺;第二層為關鍵技術層,AI通用技術層,包括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而通過機器學習建模(機器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自動找到跟結果最關聯的一些特征)開發面向不同領域的AI專項技術(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語義理解、智能語音處理、圖像識別、智能決策支持、生物特征識別等);最頂層為利用核心技術能力落地形成的各種應用及系統(包括智能機器人、智能助理、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無人駕駛等)。
人工智能的發展必須依托開放和合作,相信《規劃》的發布更能促成產業形成合力。
360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顏水成
新一代人工智能轉向更復雜和更多元的人工智能形態
《規劃》的第一步戰略目標強調,工業機器人維修,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成為改善民生的新途徑。
在當下全球人工智能的發展中,中美兩國已經走在了前面。在人工智能的技術和應用方面,中國在國際上不少方面已經處于前沿地位。比如在計算機視覺領域,中國企業和高校最近幾年一直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在各種圖像識別國際大賽中經常保持領先地位。同時中國企業也將計算機視覺的諸多技術應用到安防和金融等領域,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因此第一步戰略目標是切實可行的,已具備良好的基礎。
與美國的人工智能發展相比,中國在基礎理論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不過我們可以看到,《規劃》中的第二步對于基礎理論的提高提出了明確目標,即到2025年,我國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成為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智能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由此可見,此次《規劃》已為國家的人工智能理論研究很好把脈,前進步伐是非常務實的。
《規劃》第一項重點任務中的第一點是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礎理論體系,明確了重點加強的基礎理論研究方向:大數據智能、跨媒體感知計算、人機混和智能、群體智能、自動協同和決策。這些方向充分體現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特點,即:超越以前人工智能研究主要專注于單一的用計算機模擬人類智能的情形,轉向更復雜和更多元的人工智能形態。
《規劃》的第二項和第三項重點任務主要圍繞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明確了人工智能如何與各產業領域、社會服務/治理/安全/交往深度融合,為企業的發展和各級政府的人工智能工作重心提供了全面的指導。最后,《規劃》從資源配置、保障措施和組織實施三個方面闡述如何在非技術維度保障新一代人工智能計劃能資源充足、保障充分、高效實施。
總的來說,《規劃》為學術界、產業界、社會大眾全面規劃了中國人工智能在未來10多年的整體戰略部署和藍圖,提出的重點任務充分考慮了中國人工智能的現狀,振奮人心,并且切實可行。
金山云合伙人劉濤
發展人工智能要從上云開始
從我的專業角度來說,我非常關注人工智能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的結合,以及這些最新科技在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我很高興地看到,《規劃》中對這些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在重大技術攻關、各領域應用的推進與落地、生態體系的建設等方面指明了戰略方向。我想,《規劃》的出臺會重塑人們對于人工智能的認知,加深對人工智能產業的理解,對于我關注和推動的事情上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