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產業規模力爭2025年超過300億元四川人工智能越來越“能”
2017年,四川全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200億元。按照規劃,到2020年,這組數字將分別為80億元和700億元;而到2025年,這組數字將分別超過300億元和3000億元。
目標數字折射發展勢頭。作為全國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之一,四川發展人工智能風頭正勁。
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全國第六,劍指全國領先、國際同步
去年,國務院印發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搶抓人工智能發展機遇期,四川早已開始行動。
目前,全省約有125家人工智能及相關產業企業,居西部第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企業涵蓋機器人、無人機、無人駕駛、語音識別、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能硬件、大數據等領域,其中人工智能應用領域有企業81家,人工智能核心基礎領域有企業44家。
據騰訊日前發布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顯示,四川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位居中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前列,人工智能企業數量排名全國第六位,占總量的2.72%,人工智能產業相關企業數量在中西部地區排名第一。
盡管企業眾多,但整體仍處于萌芽階段。特別在產業集群、項目孵化、應用落地方面,急需一個平臺提供有力支撐。7月底,四川省人工智能聯盟正式成立。旨在搭建一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平臺,加快四川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產品培育、行業應用規范、企業集群培育,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協同創新,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在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協會會長段江看來,該聯盟將進一步促進四川人工智能企業之間,在川高校和人工智能企業之間,以及人工智能和擁有海量數據的企業之間的鏈接和合作,為四川人工智能生態圈的建設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
不只滿足于西部。今年,我省還將出臺《四川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實施方案》《四川省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方案》。我省還提出力爭到2022年,KUKA機器人維修,在人工智能基礎研究、關鍵技術、重點產品、行業示范應用和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人工智能總體技術與產業發展水平全國領先,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
搶占人才高地,多點發力培育產業土壤
電子科大機器人研究中心主任葛樹志表示,人工智能應用才剛起步,還處在一個人人都可以發力、人人都可以領先的時代,工業機器人維修,這對于四川來說,意味著巨大的機遇。從技術層面來看,人類八大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自然認知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語言智能、人際智能,目前人工智能做的,還遠遠沒到一半。
因此,要領先,首先需要集聚更多專業人才,庫卡機器人,搶占人才高地,培育產業土壤。
從基礎優勢來看,四川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領域,有很好的土壤,包括電子科大、川大等很多研究機構,政府也在大力引智。
從未來發展來看,搶占人才高地,也有了更多元的渠道。近日,教育部學校規劃發展建設中心公布了28所人工智能學院項目試點學校,包括19所本科院校和9所高校。四川有3所高校上榜,占全國試點學校1/9,包括兩所本科院校和一所高職院校,四川理工學院、內江師范學院和瀘州職業技術學院。
成為試點學校以后,國家將斥巨資在學校開展人工智能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將建立人工智能課程體系。二是將進行人工智能專業師資力量的專項培養。三是將進行教材形態的轉變研究。四是將進行人工智能的應用創新建設。五是將進行數字化實驗項目和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記者朱雪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