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黑科技”陸續上崗快遞機器人也需嚴加看管
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快遞機器人日漸成熟,從實驗室走向現實生活已經不再是夢想,一些與快遞有關的黑科技也初露端倪。法規制定將為行業規范發展開了一個好頭,快遞機器人的健康發展亦是如此。
近幾年,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我國快遞行業的爆發。目前,我國快遞從業者超過200萬人,快遞業市場規模龐大,毛細血管遍及城鄉。但由于眾包模式缺陷,承包商臨陣脫逃、快遞堆積如山的新聞屢見報端,快遞行業的人手不足問題也正變得日益嚴峻。
在智能化的當下,這些問題或許有了解決的辦法。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快遞機器人日漸成熟,從實驗室走向現實生活已經不再是夢想。不過,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利用機器人完成從快遞集散地到顧客家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既可以減輕快遞人員的負擔,也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大的方便。隨著快遞業的發展,一些與快遞有關的黑科技也初露端倪。
據日經中文網報道,7月13日,庫卡機器人,日本機器人開發創業公司ZMP發布了一款可以在人行道上行駛的快遞機器人CarriRoDelivery。ZMP將聯合經營壽司外賣品牌銀之空的RideOnExpress公司在8月后啟動實證試驗。
據悉,這款快遞機器人像一個帶車輪的大箱子,配備了快遞盒。行駛時通過攝像頭和雷達來識別周圍環境,并把貨物送到顧客家門口。因為最多可以裝載100公斤的物品,因此ZMP等設想用它來配送小型無人機難以運送的食品等。
在新品研發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快遞機器人的實際應用也提上日程。來自各個地區的快件集中到分揀中心,把快件按地點、按品類分揀清晰,是一項耗費人力精力的大工程。為了分揀快件更加精準,解放勞動力,天津申通啟用了智能化分揀模式,機器人上崗做分揀,不僅分揀精準度高,還能提升快件分揀、派發效率。
據介紹,這一智能化分揀模式中的機器人可自動掃描條碼并稱重,自動計算最優路線,返回時自動選擇最近等待區,能自動尋找最近充電樁對接充電。解放勞動力啟用智能化分揀模式是發展趨勢,目前,本市在快遞領域正在實施智能化改造升級,比如智能快件箱、智能快遞車等,而智能分揀也陸續啟用,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提升快件分揀效率。天津市郵政管理局負責人如是說道。
不過,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產業遭遇的問題,不是靠行業自律或市場競爭就能完全得以解決,尤其離不開法律法規的規范約束。法規制定為行業規范發展開了一個好頭,快遞機器人的健康發展亦是如此。
對此,全球范圍內都在加緊相關管理法規的制定。今年3月,美國弗吉尼亞州通過了一項新法案,允許機器人送快遞。而這一法案已于7月1日起生效。據國外科技網站Recode報道,截至今年6月,愛達荷州和威斯康辛州也通過了類似法案。
無獨有偶,為了讓CarriRoDelivery更好地落地,ZMP表示將在今后與日本政府展開商討。據悉,在日本,如果將快遞機器人歸入拖拉機等小型特殊車輛的話,將只有在特定時間內才能在人行道上行駛。而ZMP等正力爭使其與最大時速6公里的方向盤型電動輪椅分到同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