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神經網絡代替數學模型,DeltaGrad想成為量化投資界的阿爾法狗
如果一個人能炒股總是特別賺錢,但他卻無法告訴你他為什么每次都能賺錢,你能放心把錢交給他嗎?
在量化交易這個領域,36氪此前報道過不少項目。有私人量化交易平臺JoinQuant、RiceQuant以及優礦,為量化交易領域提供核心算法支持的眾加,量化策略商城微量網、以量財富為代表的量化理財平臺,www.twshmhelmet.com,以及為量化投資者提供智能交易和分析工具的名策數據。如果你不懂算法,只懂投資邏輯,還有專門幫你生成量化投資策略的果仁網。
目前市場上看到的量化交易,背后大多有某種交易邏輯。每一個量化交易策略的建立,都需要輸入與這套邏輯相關聯的因子,比如歷史表現、公司財務數據、宏觀經濟數據、上下游供應商數據等眾多參數,建立一套模型以算出標的上漲或下跌的概率,并生成投資組合和調倉策略。隨著近幾年人工智能興起,不少人開始選用機器學習等方式,輸入眾多因子,讓AI自己生成策略。
36氪最近接觸到的DetlaGrad的做法則跟這些都有不同,它們的定位是基于人工智能的量化投資公司,只輸入交易數據,利用神經網絡來訓練模型。創始人說他們想做的是中國的橋水基金,但是從他的表述來看,我認為應該說他們想做量化交易界的Deepmind(研發阿爾法狗的團隊),就連他們A股機器人的名字,都叫智富狗。
DetlaGrad的創始人龐然表示,團隊早幾年是做計算機圍棋的,傳統將人類下圍棋的邏輯梳理成策略算法,龐然稱此為窮盡的方法,最多只能將機器訓練到五到六段,阿爾法狗的成功則說明,用深度學習網絡的算法,能將機器訓練到超過人類中的九段高手。他不否認策略的方式有效,國外大量量化基金的成功就說明了這一點,但是他認為這種方法難以超越人類。
龐然認為,這說明有些過于復雜的決策,影響的因子和情況的可能性太多,傳統用邏輯和策略等窮盡的算法可能是搞不定的,現實中高手做判斷也許是依靠長期經驗積累下來的直覺,比如有的基金經理和操盤手只需要看K線,不需要看基本面,憑借盤感就能做出很好的判斷,資深醫生也是類似。直覺不代表瞎想,但他們卻不一定能清楚說出背后判斷的邏輯,實際上人腦的思考方式就是如此。
DetlaGrad的團隊認為今年阿爾法狗的升級版Master是變革點,用神經管網絡替代原來用邏輯和策略構建的數學模型這種思路,可以用到金融領域之上。阿爾法狗不知道選手怎么思考,它光看選手怎么走,就學習并超越了人類。因此,量化投資并不需要知道最好的操盤手怎么想,只需要知道最好的操盤怎么操作。
世界第一的操盤手,就是交易數據。我們目前從公開渠道所看到的交易數據,KUKA機器人維修,包括每日走勢、交易量等,尤其買單賣單,是經過系統整合而成的數據,顆粒度不夠細。因此,除了公開數據之外,DetlaGrad還會購買顆粒度更細的交易數據來訓練模型,培養機器的盤感。
根據龐然介紹,DetlaGrad的模型目前做的是針對A股的量化交易,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市場頂部風險預警和個股及大盤未來上漲概率預測(分為短、中、長三個維度,目前一只新股票需要1天的訓練時間)。
策略發現和倉位調整,從后臺15萬策略中,找到最新觸發,風險最小、年平均收益最大的策略。目前團隊所使用的策略,均經過2011年以來的歷史數據回測,保證平均年收益大于100%,最大回撤小于10%,然后基于上述上漲概率找到當天風險最小,收益最大的操作方法,輸出成策略,告訴操盤手(現在有人把關,未來純機器)倉位該調到多少,止損怎么設置,這樣的操作對應的風險及收益分別是多少。根據最新股票預測數據,系統會每日調倉。
系統性風險預測,DetlaGrad有專門的預測系統性風險的模型,測算未來三天、五天、七天等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概率,達到一定概率就清倉。
由于國內缺少高頻交易和對沖工具、市場受政策影響大,國外對沖基金的策略拿到國內常常會失效,龐然認為,借助以深度神經網絡為代表的新技術,也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DetlaGrad的模型從6月份開始測試,模擬賬戶單月收益6.9%,同月大盤是6.4%;8月15日起啟動了100萬的實盤資金做測試,截止9月中旬實盤收益4.7%,最大回撤1.7%。
龐然認為,目前團隊的優勢在于團隊了解計算機圍棋變革的全過程,知道如何將變革應用到證券投資市場;使用自行設計并開發的網絡結構而不是開源了網絡結構,算法有領先性。
目前看來,DetlaGrad團隊的實盤測試金額較小,畢竟不同管理規模的策略不同;同時模型還沒有經歷過現實中跨周期(經歷過熊市和牛市)的考驗,單憑歷史數據無法預料黑天鵝事件。比如由諾獎得主成立的文藝復興科技公司,旗下的量化基金在成立前三年成績驕人,但后來因1998年俄羅斯債券違約事件的連鎖反應產生巨額虧損。
另外一個問題是,投資者真的能對純AI的決策有信息嗎?作為一家私募基金,假設某天超越人類智商的模型做出了人類無法理解的決定,我們要聽之任之還是阻止?天弘基金智能投資部總經理助理劉碩凌分享內部用AI技術改進投資的經驗,他們一共選124個因子,KUKA機器人電路板維修,來識別某個股票是成好的還是壞的。第一版的效果非常好,但是無法解釋,在這階段,目前投資者還是不能接受,所以我們最后用了相對簡單的決策樹模型,我們可以看清楚AI的思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