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在3C行業的應用現狀與需求如何?應對3C電子產品上市周期縮短和對柔性化生產要求增加的雙重壓力下,國產機器人企業通過了哪些技術攻關?為與第四次工業革命無縫對接,3C行業在未來將如何繼續進行自動化改造?
國產機器人在3C行業的市場生存狀態
利迅達銷售總監何澤賢說道:3C行業是近兩年機器人應用最主要的市場,無論是本體商還是集成商,只要有機會都往里擠。從目前市場的整體情況來看,3C電子行業無疑成為了機器人行業競相搶奪的香餑餑,而我國華南區3C電子行業憑借其健全的產業鏈而應用空間最為巨大。
我國3C產業的自動化需求主要體現在搬運、上下料、部件加工、裝配和檢測、貼標、拋光打磨等方面。機器人在3C的運用主要在四軸和六軸,負載從3千克到7千克。何澤賢在做領域需求分析時說道,庫卡機器人,目前在這一領域,日系的愛普生、雅馬哈、三菱等廠商參與度較高,在四軸機型上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ABB、庫卡、發那科等主要在占據小六軸市場份額上發力。
但是,目前在3C部件的加工、打磨等領域,大部分企業仍采用人工作業,小部分實現了自動化。于全球范圍而言,我國在3C領域的機器人應用還遠遠不夠。是什么因素決定了自動化實現率偏低的狀況呢?
拓斯達電商部經理許鵬表示,機器人目前在3C行業的應用還處于萌芽階段,這主要是由3C產品的精小、復雜、組件多等因素決定的。機器人的視覺技術還有待增強,系統的支持亟需成熟。
可見,機器人在3C的應用難度也屬行業之最。華數機器人總工程師周盈發現,綜合考慮人力、物流、土地等成本,中國3C制造企業一方面面臨很大的外部競爭壓力,另一方面個性化定制和多品種大批量生產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其間考驗的是企業快速地響應市場變化以及產品更新、更高效能的生產制造、更高層次的產品質量管理的能力。
國產機器人積極推進高產高效技術攻關
何澤賢認為,針對3C行業的更換時效,集成商配合時要做好兩件事,即把投資回報壓在一年之內和把交期提高到10到15天。面對3C行業對柔性化生產要求增加的壓力下,國產機器人企業該如何應對,KUKA機器人維修,以求突破技術瓶頸呢?
拓斯達運用前期調研、方案分析、收益評估、發展規劃等一整套的自動化模式,根據3C行業制造商自動化需求靈活的特點設計了模塊式自動化應用,該應用可根據客戶需求進行點站、產線聯排、整廠自動化,柔性高,成本可控。
許鵬還表示,除了在技術上需要不斷尋求突破,更要對3C行業千變萬化的產品具有良好的工藝統籌能力。以打磨機器人為例,打磨是大部分3C產品的基礎通用工藝,當客戶從打磨4.0寸蓋板升級到打磨內部結構中多空槽不規則金屬結構時,拓斯達可根據客戶需求來升級操作系統。
據周盈透露,由華中數控自主開發的總線式華中8型數控系統,具有高速高精、多軸多通道、車銑復合控制、五軸加工、云數控等功能,不僅可以滿足3C產品金屬部件的加工需求,同時其深層次的開放結構,為智能車間的大數據中心建設提供了基礎保障。
此外,華中數控還加強了3C產品全自動打磨拋光生產線的應用,采用濕拋模式,單線配置12臺華數機器人和華中數控機器人離線編程軟件,以此實現手機零件的放料、取料、打磨、拋光、換砂紙全自動,提高產能和良品率。
值得一提的是,中外聯姻是當前機器人市場的一個迫切需求。結合國外的技術沉淀、技術人員優質的技藝,與國內健全的服務模式、服務網絡進行優勢資源的整合,www.twshmhelmet.com,為客戶帶來更具性價比的解決方案從而達到合作共贏的效果,打造健康的行業生態圈。
國產機器人在3C行業的未來走向
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益制造成為了3C產業的發展方向,而這一制造趨勢也正好契合了工業機器人高效率、高柔性、高精度的特點。因而眾多國產機器人企業對于機器人在3C行業的應用前景保持樂觀的態度。
何澤賢表示,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3c行業代表了全球的出貨量,也代表著全球的制造技術,所以在未來發展還是很有前途的,機器人也會隨著其不斷深入到核心的柔和技術而越來越得到廣泛的應用。
許鵬根據自動化改造節省人工、安全、規范化的特點表達了自己的看法,3C行業的機器換人對于自動化企業而言意味著一個更加開闊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在汽配行業被國外品牌大幅壟斷的情況下,3C行業的爆發意味著對國產自動化的發展匹配了充分的市場機會,為自動化企業的多元自動化發展帶來了充足的需求。
目前,我國正大力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旨在全面推進智能制造,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這也為國產機器人在3C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政策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