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國制造是后起之秀,那德國制造一定是這波制造大軍中的領頭羊。德國“工業4.0”概念的提出,描繪了一張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為基礎,以生產高度數字化、網絡化、機器自自動化為標志的智造藍圖。
很少有人知道,第一個提出工業4.0概念的理論供應商是一家自動化設備生產企業,www.twshmhelmet.com,也是德國工業的一顆明珠——庫卡(KUKA)。令人欣慰的是,在我國大力推動中國制造2025的進程中,2016年中國美的集團在二級市場邀約收購了庫卡92%的股份,德國制造正式升級中國制造,這令每一位在庫卡工作的中國人都感到無比自豪。
5月25日,在2017中國光伏智能制造大會上,記者有幸采訪到庫卡工業自動化(昆山)有限公司太陽能業務總監趙羽圣先生,這位經驗豐富的工業4.0專家在慢條斯理的交談中為我講述了庫卡在光伏智能制造道路的舉動。
技術實力創造商業價值
2004年,庫卡交付全球第一條80MW組件自動化生產線;2006年,全球第一套自動化匯流條焊接系統在庫卡工廠誕生。目前,庫卡全球最大單條自動化生產線產能達到1GW,同時,庫卡擁有全球第一套激光匯流條焊接系統,65套自動匯流條焊接系統,25套自動化接線盒安裝站,全球160條晶硅組件自動化生產線產能達到15GW,工業機器人維修,擁有全自動打膠帶,垂直碼垛機……庫卡的成績單是滿滿的A。
然而,庫卡進入中國市場的路卻并沒有那么一帆風順。由于某些歐洲太陽能公司如Solarworld對華光伏雙反,歐洲光伏企業與庫卡簽訂合約,不允許向中國企業銷售產品。2009年,庫卡才進入中國市場。
隨著國內自動化設備生產企業的蓬勃發展,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價格成了庫卡在中國市場本土化的最大短板。“庫卡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實力,我們非常注重技術研發,所以我們沒辦法與同行進行價格比拼。”趙羽圣說。價格比拼并沒有削弱庫卡的戰斗力,庫卡機器人領域的成就就是有目共睹的,銷售額直觀反映了技術實力所產生的價值。2016年,庫卡機器人的銷售額達到30億歐元左右,而且它每年以30%左右的復合增長率在增長。“這個行業不僅是我們國家和世界認可的,而且也是被市場所公認的。”趙羽圣說。
加快產業布局,推動智能升級
隨著庫卡在中國市場的不斷擴張,光伏行業的龍頭企業如天合、英利、億晶、中電投、中節能、康博、騰暉等率先使用了庫卡的自動化產線,建設智能車間。智能車間包含機械自動化、智能管理、智能物流等,而目前中國光伏智能車間并未達到“黑燈工廠”的標準。對此,趙羽圣說到:“十幾年前我們就提出要做全自動化生產線,那時候他們理解的全自動化生產線指的是一條流水線,有幾條傳播帶。今天所說的自動化生產又在另外一個高度了,我們理解的自動化生產指的是無人車間。這兩個極端都不適合目前中國的國情,我們所適合的環境要跟我們自動化生產的等級和智能化水平要平衡。”
對于庫卡來說,一直致力于做德國工業4.0的標準化和推進,在智能制造領域首當其沖占據先驅地位,在很多的自動化生產線里面它們有獨到的技術和研發的能力,比如在動力電池、鋰電池行業Pack線的自動化方面。想要更快實現智能制造,庫卡在整合行業優勢、加快產業布局方面也做足的文章。
2017年4月份,庫卡和美的集團另外一家重量級子公司美云智數簽署了戰略協議。庫卡作為智能制造自動化的先驅,美云智數作為智能數據和智能管理的先驅,雙方實現了強強聯合。“我相信庫卡的自動化實力,加上美的在智能管理、智能數據上的經驗,工業4.0的進程能夠大大往前推進。”趙羽圣說。“如果說我們把工業4.0中的智能制造比喻為人身體的血肉,那么MES智能數據好比人的神經系統。在現在的社會,這兩者缺一不可,數字化已經成為一種全球的必然趨勢。”
另外,在庫卡自動化和自動數據采集平臺上,它們還建立了KUKA云,美的云,將采集的數據在云端進行數據儲存、數據分析、數據預測、數據管理,更加做到了智能工廠預測、判斷的基本的云端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