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衡車、智能手環等設備到無人機等新興產品,智能硬件眾多細分領域都有獨角獸級的創業公司出現在廣東。而作為物聯網的新入口,美的、格力等傳統家電業巨頭也相繼布局智能硬件,進軍智能家居領域,并帶動廣東物聯網產業的高速發展。
目前,廣東智能硬件產業鏈正開始形成集群效應,產生較為明顯的溢出效應:以深圳為核心,向珠三角輻射,吸引全球硬件創客匯聚於此。
智能手環從低端逐步走向高端
艾瑞咨詢與京東智能合作發布的《智能硬件產業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智能硬件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108.3億元升至424億元,增速近300%,預計2016年更將突破500億元。報告顯示,智能硬件消費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省份,其中,廣東位居第一。
廣東并非只是智能硬件的第一消費大省,在智能硬件的設計、生產和銷售方面,廣東企業同樣位居國內第一陣營。
智能手環是目前智能硬件產品中普及率最高的一類產品。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生產銷售自有品牌的智能手環企業至少已有200家。根據5月份智能手環銷售的最新統計,小米、樂心、華為占據電商平臺TOP20品牌前三,而這三家企業中有兩家來自廣東。
相比以性價比著稱的小米手環,華為的智能手環在中高價位段表現尤為出色。華為創新中心總監蔡緒鵬表示,智能硬件市場從2013年開始加速,2014年上量,2015年迎來井噴,2016年將持續上揚。他進一步指出,隨著智能硬件行業的日漸成熟以及消費者認知度的提升,廣東智能硬件產品逐漸由低端走向高端。
中山市樂心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智能硬件產品中高端轉型的典型代表。近年來,樂心從一家智能手環公司延伸拓展成為了一家可穿戴醫療設備公司,并成功入選2016年廣東省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樂心通過個性化的定制交互,將測量的數據自動上傳至公司的智能健康云平臺,使用戶與家人、醫生三方無縫鏈接,實現遠程健康監護和智慧物聯。目前,樂心已為全球超過5000萬以上的中高端家庭和個人提供產品和服務。
在樂心COO黃瑜看來,區別於大多數智能穿戴領域的互聯網公司,樂心做是智能穿戴與移動醫療兩大方向。他表示,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預計到2017年可突破200億元,樂心選擇依托自身完善龐大的用戶數據系統重點發力慢病管理。
深圳樂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CEO周偉也向記者表示,用戶對於高品質產品越來越青睞。樂行天下是一家致力於智能出行平衡車領域的創業公司,成立短短兩年時間獲得1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周偉介紹,公司對產品定位進行了調整,從早期偏娛樂化低技術產品,轉向了工具化專業性產品。盡管價格高了,但產品銷量卻取得較大幅度增長。我們預計,低附加值的智能硬件產品會逐漸淡出主流市場。
廣東制造無人機正走向世界前臺
智能硬件的另一個細分領域無人機,廣東企業的表現更是亮眼,并涌現出數家估值超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
深圳市無人機協會會長楊金才表示,大疆、億航、艾特、科比特等廣東制造的無人機產品正走向世界前臺。
據深圳海關統計,2015年僅深圳出口無人機就達30.9億元,比2014年猛增7.2倍。而根據今年5月互聯網研究機構艾瑞咨詢發布《2016年中國無人機行業研究報告》,來自深圳的大疆創新占領了近70%的無人機消費級市場。
從銷售額只有300多萬元,到突破10億元,大疆只用了幾年時間。2015年,中國無人機企業共獲得融資24筆。其中,完成C輪融資的只有一家企業,即大疆創新。
創新最關鍵的不是從1到N,而是從0到1的過程。大疆創新公關總監王帆說,大疆恰恰完成了消費級無人機從0到1的這一步攻克了飛行控制中的最核心技術自主懸停。
目前,全球無人機市場出現了4家獨角獸公司,即估值超過10億美元。而除了大疆創新,還有一家廣東企業廣州億航躋身其中。
億航無人機主打手機操作系統起家,在同質化競爭激烈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異軍突起。今年1月,億航研發的全球第一款可載人的無人駕駛飛機億航184在世界消費電子展(CES)上首次展出,吸引了全球目光。
5月,億航與美國生物科技公司LungBiotechnology達成合作協議,1000臺億航184的定制版將專門用於人造器官移植的快速運輸。這也是億航184發布后接到的第一筆商業大單,意味著國產載人智能無人機全球商業化的應用加速。
而在農業植保領域,無人機也大有可為。成立近9年的廣州極飛科技,目標鎖定中國18億畝土地。國泰君安預測,十三五期間,農業植保無人機整機和服務年均市場需求300億元左右。
與其他無人機不同的是,極飛科技更看重軟硬結合。極飛科技創始人兼CEO彭斌告訴記者,在這片藍海市場,不能全靠硬件銷售,很多農民對無人機本身并不感興趣,他們關注的是農藥噴灑的情況和結果。田間的無人機調度管理、高效作業以及相關運營、服務都是需要重點做的。
因此,極飛還在各個基地設立了氣象數據監控站,所有的數據實時傳輸到廣州總部的調度中心。通過大數據監控,極飛可以在廣州總部了解到每個基地的天氣情況及風向是否適合無人機作業。彭斌表示,無人機的競爭,除了硬件質量之外,更重要的是物聯網及大數據的技術競爭。
家電企業發力智能家居布局物聯網入口
作為物聯網的新入口,無人機等智能硬件市場規模的高增速,帶動了我省物聯網產業發展。據《廣東省物聯網產業發展和應用2015年度報告》,截至2015年年底,廣東物聯網產業規模達到2800億元,同比增長16.7%;廣東物聯網相關企業達3400家,同比增長9%。
瞄準這個新入口的,除了新興企業,還有不少在嶺南成長壯大的傳統家電企業!2016中國智能硬件趨勢報告》顯示,智能家居成為了智能硬件中最受關注的領域,關注度達40%。
在美的智慧家居成果發布會上,美的首席技術官胡自強、首席架構師李強介紹了美的智能冰箱。這款產品應用了圖像識別和智能標簽技術,可自動識別食物保存位置、新鮮程度。而用戶的所有信息數據將被后臺儲存,用於人體健康管理。
李強介紹,美的M-Smart智慧家居系統戰略提出至今,產品已經涵蓋30多個種類,年出貨量超2億。他預計,美的預計2016年智能單品出貨量將達到3000萬。2017年,美的智慧生活服務將全面上線運營。
而就在上個月,美的集團發布公告披露要約收購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德國庫卡集團的進展,這場跨國收購高達292億元人民幣。美的集團表示,要約收購庫卡股權是為了推進美的的雙智戰略,提升美的智能制造能力以及開發智能家居產品的潛力。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表示,在移動互聯的新時代,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智能制造是美的必須作出的戰略選擇。未來,美的要從傳統家電企業逐漸往擁有互聯網思維的智能硬件公司轉型。根據該公司規劃,到2018年,智慧家居產品銷售將占美的整體銷售的50%以上。
另外一家家電巨頭珠海格力,同樣加快轉型智能家居,選擇用手機切入市場。
今年5月11日,格力與阿里智能首次聯手推出兩款智能空調,邁出智能和定制轉型的重要一步。6月6日,格力二代手機在董明珠自媒體正式開售,手機被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看做是格力智能家居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