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業機器人的定義
工業機器人的問世, 大約是25年前;微處理機的誕生, 大約是15年前。正是由于微處理機的出現, 以及各種LSI、VLSI的飛躍發展, 才使得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的機能大幅度提高, 從而使數百種不同結構、不同控制方法、不同用途的工業機器人終于在八十年代,真正進人了實用與普及的階段, 并發揮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巨大威力與經濟效益。
2、那么, 什么是工業機器人?回答是令人遺憾的。因為關于工業機器人的定義, 仍在專家們的爭議之中, 至今還沒有人能夠提出一個令人信服的明確定義。美國機器人協會(RIA)對機器人的定義是:“ 所謂工業機器人, 是為了完成不同的作業, 根據種種程序化的運動來實現材料、零部件、工具或特殊裝置的移動并可重新編程的多功能操作機。” 日本產業機器人協會(JIRA)的定義是:“ 所謂工業機器人, 是在三維空間具有類似人體上肢動作機能及其結構, 并能完成復雜空間動作的多自由度的自動機械” 或“根據感覺機能或認識機能, 能夠自行決定行動的機器(智能機器人)。”

不管各國機器人專家們如何定義和解釋工業機器人, 有一點是可以明確的, 這就是人們開發研究工業機器人的最終目標, 在于要研制出一種能夠縹合人的所有動作特性——通用性、柔軟性、靈活性的自動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