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6日,美的宣布旗下子公司MECCA啟動收購德國庫卡集團所有股份的自愿公開要約收購流程。美的以每股115歐元價格溢價30%收購庫卡,目標是增持庫卡股份至30%以上,并未像外界所傳不高于49%。美的董事長方洪波說,所謂49%上限是外界的想象。
德國庫卡與日本安川、發那科和瑞典ABB,并稱全球四大工業機器人企業。庫卡是大眾、奔馳、通用、克萊斯勒、福特等汽車生產線機器人設備供應商,空中客車、博西家用電器也是它的客戶。
庫卡在目前德國工業4.0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今年的漢諾威工業展上,庫卡被德國總理默克爾譽為德國工業的未來。公告顯示,2015年庫卡集團實現營業收入近30億歐元,息稅前利潤為1.36億歐元,營收的46%來自歐洲,35%來自北美,19%來自亞太和其他地區。
德國媒體透露,柏林和布魯塞爾可能都反對這項收購案。彭博社報道稱,歐盟數字經濟專員岡瑟厄廷格(GüntherOettinger)表達了對美的計劃購買庫卡1/3股權的擔憂。他表示,為了防止關鍵技術的流失,庫卡最好把自己更多的股權留在歐洲投資人的手里,庫卡并不急需來自中國資本的幫助,由庫卡大股東之一德國非上市工程公司Voith集團或者是其他歐洲公司來購買這些股票,可能是更好的解決辦法。
西門子表示無意加爭奪戰
據路透社報道,西門子首席執行官喬伊•凱瑟(JoeKaeser)表示無意成為德國產業機器人制造商庫卡(Kuka)的白衣騎士(WhiteKnight),與中國家電制造商美的爭奪該公司的控制權。
所謂的白衣騎士,就是目標公司主動尋找第三方,以更高的價格來對付敵意并購,造成第三方與敵意并購者競價并購目標企業的局面。在有白衣騎士的情況下,敵意并購者要么提高并購價格,要么放棄并購。
據此前報道,美的已經報價45億歐元(約合50.6億美元)來收購庫卡。
凱瑟在接受德國媒體NTV的采訪時表示:如果我們有興趣的話,我們早就應該行動起來了。
美的收購庫卡引發了德國國內對于中國企業在歐收購行為的激烈爭論,德國經濟部長西格瑪爾•加布里爾(SigmarGabriel)等政界人士紛紛呼吁實施更為嚴格的限制性措施。
此次收購行為還促使柏林衡量庫卡的技術對于德國工業數字化是否具有關鍵性作用。德國工業數字化是該國經濟發展優先方向。
目前,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AngelaMerkel)正在訪問中國。凱瑟認為,身為副總理的加布里爾對于庫卡的處境盡可寬心。
凱瑟表示:我不認為加布里爾先生對(美的收購庫卡)心存擔憂。
凱瑟說:作為經濟部長,他應該為他的國家考慮。從這個角度來說,他為庫卡尋找其他買家是很正常的情況。
庫卡大股東清倉美的將成第一大股東
據《經理人雜志(ManagerMagazine)》報道,福伊特(Voith)集團將把手上持有的全部庫卡股份(25.1%)出售給美的。
福伊特目前仍是德國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庫卡公司的第一大股東。美的目前持有庫卡股份13.5%,若該收購消息屬實,美的持有庫卡股份將達到38.6%,成為庫卡的第一大股東。
據媒體此前報道,美的雖有增持庫卡股份的計劃,但德國政府不希望美的對庫卡持股比例增至49%。
美的公司曾在5月18日晚間公告稱,擬以每股115歐元要約收購工業4.0領軍公司之一的庫卡,對庫卡的持股比例或從13.5%提升至30%以上。
《德國商報》6月稍早援引消息人士稱,政府暗示不希望美的在庫卡公司持股超過49%,庫卡將獲得一位強勁的德國錨定投資者(anchorinvestor),該公司CEOTillReuter可能會接受這樣的結果。
福伊特CEOHubertLienhard對Reuter的表態表示十分驚訝。Lienhard稱,我不理解,他為何現在就能作出如此肯定的表態。作為大股東,福伊特在股東大會上有權否定庫克管理層的路線。
德國經濟部長加布利爾表示,德國政府正在試圖協調,安排對庫卡集團提出另一個收購要約,對抗中國美的集團的45億歐元收購出價。不過他隨后也表示,政治界無法阻止這個交易的進行,因為其中并不涉及安全利益問題。我們可能施加的影響被限制在口頭上,他表示。
《南德意志報》此前報道稱,加布利爾已經與德國汽車制造商們以及西門子公司接觸,討論針對庫卡發起反收購的可能性。不過,德國西門子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oeKaeser表示,西門子無意加入庫卡公司爭奪戰中去。
歐洲議會:機器人應該納稅
據CNNMoney報道,如果機器人將要搶人類的工作,或者破壞社會,那么他們至少應該納稅。在一項關于機器人的草案報告中,歐洲議會給出上述觀點。
歐洲議會警告稱,人工智能和愈發熱門的的自動化可能會導致產生可怕后果的法律和道德挑戰。
草案報告指出,在數十年的時間內,人工智能可能會以一種如果人類不做好準備,人工智能可能就會對人類的創造力以及物種生存構成威脅的方式,超越人類的智力。
這項報告提供了一系列建議,旨在讓歐洲為迎接機器人這個先進物種做好準備。報告稱,現在機器人正準備釋放一輪新工業革命。
提議包括,機器人必須到相關部門注冊;出臺機器人持有者應對機器人造成的破壞負責比如說就業損失的相關法律;機器人和人類之間的接觸應該被監管。報告還建議,如果先進的機器人開始大規模取代人類勞動者,歐洲議會應該強迫擁有者為機器人購買社會保險或為其納稅。為保護人類免于失業,應創立基本收入或有保障的福利項目。
報告指出,工業機器人維修,如果機器人有了自我意識,那么著名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Asimov)提出的道德準則就應該被關注。阿西莫夫認為,機器人必須遵守永遠不能傷害人類并且一直服從制造者的命令的法律準則。
這項由歐洲議會盧森堡議員馬迪•德爾沃(MadyDelvaux)撰寫的草案報告,可能會于今年晚些時候被提交歐洲議會。如果獲得投票通過,那么將具有很大的象征意義。不過,歐盟立法必須源于歐盟委員會。該委員會并未就此事發表評論。
4月份,歐洲議會的法律事務委員會舉行聽證會,共同討論這一問題。
中國企業何以爆買歐洲
歐洲人也好,中國人及中國爆買者背后的風險投資也罷,都必須現實一些:一些被爆買的行業經營利潤不大,中國投資者和風險投資不要指望這類投資能很快變現和收回成本,相應的,歐洲合作伙伴也不能指望中國投資的引入必然會帶來滾滾中國客流和商機。
法國恐怕是老歐洲中最早舉起歡迎中國人搶購牌子的,早在本世紀初,筆者往返中國-非洲間從巴黎機場中轉時,戴高樂國際機場免稅店就豎起了這樣的歡迎牌,而老佛爺等法國商場和連鎖酒店、游樂場等旅游設施也很快趨之若鶩地跟進。
然而讓法國人乃至歐洲人措手不及的是,中國顧客的買買買很快就不僅限于老歐洲商店里的奢侈品,而是開始瞄準這些商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