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的人機圍棋大戰中,谷歌智能系統AlphaGo以絕對性優勢戰勝韓國頂級棋手李世石,近日阿里云人工智能程序小Ai則在《我是歌手》節目中成功預測歌王歸屬,這兩大事件先后引發了有關人工智能的討論熱潮。而在此起彼伏的討論聲中,除卻對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驚呼,也充斥著對于人工智能未來會否危害人類的疑慮。
工業大國在此前先后提出的機器人產業政策或許可以作為對這一疑慮的極佳解答。包括德國工業4.0、日本機器人新戰略、美國先進制造伙伴計劃、中國十三五規劃與《中國制造2025》等在內的國家級政策,無不將機器人納入國家的未來規劃,這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國家層面對于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認可與支持。
而在近日由工業4.0協會主辦的機器人對話機器人主題活動期間,來自庫卡、發那科、埃夫特、新時達等機器人行業標桿企業的專家們也以機器人為切入口探討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極限,相對于機器人未來將取代人類的消極論調,他們傾向于認為,未來人類與機器人將實現和平共存。
總的來說,作為人工智能的主要載體,機器人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尤其在工業領域。權威機構最新研究顯示,由于勞動人力短缺與人口紅利流失,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正在加速增長,到2025年世界機器人市場將高達669億美元。
總的來說,作為人工智能的主要載體,機器人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尤其在工業領域。權威機構最新研究顯示,由于勞動人力短缺與人口紅利流失,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正在加速增長,到2025年世界機器人市場將高達669億美元。
人機協作的未來趨勢
總體來看,機器人未來的發展趨勢無非包含以下幾點:語言交流功能越來越完美;各種動作的完美化;外形越來越酷似人類;復原功能越來越強大;體內能量儲存越來越大;邏輯分析能力越來越強。總之,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將更具專業化。
機器人時代正在變革,機器人將從簡單的執行指令、流水線操作,進而演變成引入協調機制、互相聯動、自主行為協調以及合作完成整個項目任務。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機器人也將從個體、獨立應用向群體、系統應用的方向發展。工業4.0協會有關機器人的論述表明,機器人在專業化的同時也已開始走向協作。
發那科機器人技術中心副科長王企遠表示,所謂的協作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機器人與外部設備的協同作業,這些設備包括變位機、轉臺、輸送線等;第二是機器人與機器人之間的協作,例如,當貨物重量超出一臺機器人負載時,我們可以通過兩臺甚至更多的機器人來配合完成此項工作;第三則是機器人與人的合作,其理想模式是使機器人能夠迅速調整自己工作計劃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生產情況,甚至響應生產工人通過觸摸、聲音或手勢下達的命令。
發那科機器人技術中心副科長王企遠
其中,實現人與機器人之間無障礙的、安全的合作,已成為機器人生廠商在現階段的主要目標之一。從發那科負載最大協作機器人CR-35iA的推出,到ABB首款人機協作機器人YuMi的問世,再到庫卡LBRiiwa的成功應用,均展現了人機協作在當前機器人市場的火熱程度。而根據工業4.0有關未來工廠的設定,我們也可以看到,人機協作機器人將成為未來工廠的趨勢。將機器人的準確性與人的靈活性結合,將帶來更為高效的生產。埃夫特營銷中心總經理張帷表示,人機協作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讓用戶更高效、便捷地進行相關作業。
埃夫特營銷中心總經理張帷
新時達副總經理周朔鵬則表示:機器人的發展方向是與人共處,只有與人類進行協作才能更好的體現其價值。未來,機器人將作為人類的合作者出現在工廠的車間,而非作為敵人,將取代人類而存在。
新時達副總經理周朔鵬
汽車行業繼續成為最大用戶
如今,工業機器人已經逐漸成熟并滲透到了制造業的各個領域,包括食品、醫藥、家電、電子制造、汽車、金屬加工等行業,而其中最受關注的仍屬汽車行業。在汽車制造業車間里,組裝、焊接、涂裝、運輸乃至到質量檢測,機器人維修,無一不需要機器人的協助來完成生產。據權威數據顯示,全球有40%的機器人效力于汽車行業,在中國這一數字則為70%。汽車工業當前仍然是工業機器人的最大用戶。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目前的汽車普及率較低,僅為8%,而歐美發達國家則已達到50%以上。這一數據預示著中國車市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而這將同樣帶動機器人市場的繼續增長,汽車行業未來將繼續保持其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
另外,也有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上的機器人90%是國外品牌。對此,張帷表示,相對于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來說,盡管中國擁有巨量的機器人市場,但在核心技術方面的缺失使其發展受到制約,對于汽車這一高端制造業來說尤為如此。想要實現機器人的大規模應用,未來10年我們必須要培養獨立戰略思考能力,在本體領域采用兼顧自主研發和海外引進的方式推進該領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