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在江西省腫瘤醫院,一名特殊的“護士”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和關注。“她”正在配藥,其熟練程度堪比一名老練的護士。其實,這個“護士”是臺機器人,“她”也是我省智慧醫院服務的一個縮影,當日,記者了解到,我省在智慧醫院建設方面還有不少吸睛之處。
“達芬奇手術”
“機器人護士”配藥零誤差
今年1月,江西省內單體面積最大的醫療用房、國內最先進的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同期在江西省腫瘤醫院正式啟用。為改善醫療服務環境、加快現代化藥房建設,該院引進了“機器人護士”。它由電腦程序控制藥量,藥師先對醫生的處方和醫囑進行審核,隨后掛好一次性配藥器和輸液袋后,“機器人護士”就會開始自動配藥,熟練地完成整個配藥過程,徹底顛覆了傳統醫院的配藥模式。
目前,國內醫院藥品配置工作絕大部分由人工操作完成,配液的重要性與危險性經常被忽視。尤其是腫瘤專科醫院,化療藥物使用頻率很高,人工配液過程中,手指割傷、刺傷、藥物噴濺等情況時有發生。長期接觸生物毒性藥物,對人的身體有一定傷害作用,而“機器人護士”能夠有效減少這種職業傷害。此外,粉針藥物的配置存在難溶解、配藥時間長的問題,而且正負壓藥品需要用很大的力氣才能注液,引入“機器人護士”后,機器人維修,只需裝卸藥物就可以自行震蕩加速溶解、自動抽液注液,每小時配藥由原來的五六十袋每人提高到200袋左右。
同時,“機器人護士”還保證了患者的用藥安全,因為它由電腦程序控制藥量,幾乎沒有誤差。腫瘤醫院相關負責人說,“機器人護士”真正做到了解放勞動力,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患者。
“達芬奇”成為醫患人員摯友
2014年年底,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全國60多家醫院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一批達芬奇機器人的使用者之一,這也是省內唯一一臺手術機器人。就在大家質疑它一年能不能做到50臺手術時,醫院第一年就成功完成了400多臺手術,之后每年的數據都在不斷攀升。2015年及2016年,機器人手術量躍居全國前三,2017年單機手術量更是突破1000,排名世界第一,成為醫務人員和患者信賴的“摯友”。
達芬奇機器人并不是傳統認知上的“人形機器人”,而是由主控臺、床旁機械臂系統以及三維成像系統組成的目前最先進的微創外科手術系統。這樣的手術系統,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王共先介紹:第一,手術視野非常寬廣。其內窺鏡為高分辨率三維鏡頭,能為主刀醫生提供三維立體高清影像,提升手術精確度。第二,創傷小、出血少。機器臂可以完成人手不能完成的高難度動作,讓主刀醫生精準避開血管和神經,把對臟器的副損傷降到最低。第三,其自動濾顫和糾錯系統可以有效防止人手震顫對臟器造成的損傷,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提高手術的安全性。第四,可實現遠程會診。將來或可實現通過光纖聯網進行遠程會診和手術,使患者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優質的醫療資源。
一部手機就可完成就診流程
“在醫院撿到就診卡的情況就不說了,每天撿到身份證、醫保卡也是常事。”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信息處曹磊告訴記者,現在就診再也沒有這個鬧心事了,患者實名注冊后,系統會生成一個專屬二維碼。也就是說,患者不用帶身份證、醫保卡,只要帶部手機并出示自己的二維碼就可完成院內所有就診流程。
更為重要的是,這個二維碼讓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在網上掛號繳費成為現實。通過微信的實名認證確認綁定老人的就診卡后,就可獲得電子就診卡,其子女能在網上遠程幫助預約掛號、繳費等操作。
另外,以往看病過程中如果沒帶醫保卡,可能會選擇自費或者是回家去拿,但現在也可以輕松看病了。記者走訪多家省級三甲醫院了解到,省內推出醫保脫卡支付,南昌市參保人員只要關注醫院微信公眾號,進入醫院微信小程序,綁定就診卡和醫保卡并授權支付,繳費時選擇“醫保支付”,就可以實現醫保移動在線支付。
智慧門診掛號2分鐘可搞定
“之前,患者在門診看一次病,花在掛號繳費上的時間要30分鐘以上,現在掛號只要2分鐘就能搞定。”
為解決傳統現場預約掛號“排隊3小時,看病5分鐘”之痛,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等省內多家三甲醫院建立多渠道、分時段、全頻道預約體系,將過去現場預約掛號一種渠道擴展到微信、支付寶、APP、電話等10種預約掛號渠道。同時提供分時段預約,讓患者能夠根據自己的時間有計劃有選擇地按不同時間點來院,實現錯峰就診。據統計,預約時間精確度平均為30分鐘左右,極大緩解了患者排隊掛號難及醫院掛號窗口擁擠的問題。此外,“檢查改約”也像車票改簽一樣簡單。
同時,為了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醫院也改變了傳統的支付方式,利用互聯網技術為患者提供微信、支付寶、銀行轉賬、醫保、現金5種支付方式,大大方便了患者,改變了幾十年來患者排隊難、交費難的情況。(文/圖 見習記者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