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繼續以兩位數增速高速增長,產業發展呈現如下特點:“技術創新亮點紛呈、提質增效穩步推進,但整體創新能力有待提升”;“行業內部分化突出且分化長期存在”;“金融支撐產業發展有新招,但融資難、融資貴依舊”;“國際并購提升企業形象,對外投資增強企業發展能力”。
我國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高速增長的同時,也面臨“高端空心失位、低端重復建設”的窘境,存在著標準認證體系有待完善、政府監管模式有待更新、外部環境更加嚴峻等突出問題。
高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要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保持專注發展和耐心發展的定力,實現從“總量追趕”到“質量提升”的轉變、從需求快速拉動到創新開拓市場的轉變。
高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現狀
去年我國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速高速增長。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提質的態勢。新興產業對助推經濟結構調整、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積聚新動能的作用日益凸顯。高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呈現如下特點。
1、技術創新亮點紛呈、提質增效穩步推進,但整體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去年我國在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的創新成效顯著,不僅在超級計算、量子通信等前沿領域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而且在多個行業和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
例如,中科院軟件所與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合作完成的研究項目獲得了超級計算機應用領域的最高獎——“戈登貝爾”獎;自主研制的混合磁體裝置實現了任務目標——40萬高斯穩態磁場,成為磁場強度在世界排名第二的穩態強磁場裝置的擁有者。
在LED領域,庫卡機器人,中科芯源自主研發的基于透明陶瓷K-COB的千瓦級大功率LED照明光源,擁有從設備、配方到封裝工藝全鏈條技術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目前該項目已完成5項PCT申請,30余項國內發明專利授權,打破了美日德等國的技術封鎖。在新材料領域,已掌握高等級碳纖維材料的相關技術,突破了高等級碳纖維產品的量產制造技術。
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由中國中車自主研發的時速160公里-380公里速度等級高鐵齒輪傳動系統、車鉤緩沖裝置、基礎制動裝置、減振降噪裝置等關鍵零部件,成功完成60萬公里試運行測試,解決了進口產品在運行中產生的箱體破裂、軸承燒損等質量問題,這些成果標志著我國高鐵傳動系統取得了重大突破。
與此同時,我國高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里的相關企業在營業規模、企業競爭力等方面也再上臺階,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持續穩步推進。
如,新能源領域,去年的“500強”里中國企業(含港澳臺)包括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龍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天合光能有限公司、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內有193家上榜,比上年增加了27家,上榜數居首位。
機器人領域,技術附加值較高的機器人產品比重在提升,多關節機器人銷售加速,三軸四軸等低端機器人在國產機器人中的比重呈下降趨勢,表明國產工業機器人正在逐步往高端技術領域發展。
然而,盡管我們在有些領域出現了很多技術創新亮點,取得了一批原創性科研成果,實現了從模仿到跟隨到并行再到引領的跨越,但就大多數領域而言,核心技術依然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如,醫藥行業,國內大部分上市和在研新藥都是在已知藥物靶點和作用機理上的改進,而國內創新藥銷售規模占比很低且投資回報與國外先進企業相比差距甚遠。我國醫療器械產業還存在研發經費投入不足、自主創新產品少等問題,產品同質化嚴重。
機器人領域,在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等方面與國際一流水平差距較大。目前全國有2000多家機器人企業,70%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產品,已有核心技術產品的公司多數為桌面小型機器人,能夠生產體型超過1米的機器人公司不超過10家。其中還沒有企業能批量生產供貨(即出貨量達到1000臺以上).
智能手機領域,盡管智能手機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科技專利申請量最多的群體,但仍存在國際專利申請量較少、專利覆蓋領域較窄等問題,有時還會受到海外專利侵權的威脅。
總體而言,我國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能力有所提高,正從產業價值鏈的低端向中高端發展,正在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但是產業發展受制于人的局面未發生根本改變,要實現價值鏈的向上攀升、改變“跟隨者”角色有待時日。
2、行業及領域內分化日益突出,且分化將長期存在
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利好下前景光明,但行業內產能結構性過剩、競爭日趨激烈,導致行業整體進入分化整合期。以規模優勢取勝的經營策略正轉向以技術創新、管理運營優化取勝的經營策略,“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已有反轉。
如,新能源領域,隨著行業集中度提升,風電龍頭企業的盈利水平及業績增速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電子信息產品領域,手機生產企業已從8000多家減少到目前的200多家。機器人領域,目前一些龍頭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開展產業鏈橫向和縱向整合,聚焦自身優勢,已具備一定的生產規模、技術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在醫藥行業,無論是從主營收入還是從利潤總額看,中藥飲片、衛生材料、生物制品相對成長性較好,而化學制劑和原料藥盡管規模較大,但成長性和盈利性都相對較弱。
總體而言,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分化有利于加快資源優化配置、培育新動能、形成新結構,無需過度擔憂。
3、金融支撐產業發展有新招,但融資難融資貴依舊
由于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依靠大量資金、長時間投入,因此,金融創新對助推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通過開發有效對接產業發展需求的基金和資產證券化等金融產品,賦予企業發展必要的資金,能切實提升金融創新對產業快速發展的服務水平。
如,節能領域,中美建筑節能與綠色發展基金,促成并加速美國節能環保技術與經驗在中國市場的應用,KUKA機器人維修,從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同時提高工業生產效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光伏行業領域,深能南京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以光伏上網收益權為基礎資產發行總規模10億元的資產證券化(簡稱“ABS”)專項,把投資者在光伏電站購電合同中確定性的現金流通過資產證券化進行融資,有助于緩解光伏市場投資的前期資金壓力,增加光伏發電企業的投資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