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層面:資源整合和模式創新
雖然建了大量的產業園,但實際誕生的是一大批傳統機器人企業。3到5年后,這些企業將再次面臨新的產業轉型升級壓力。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的首席執行官羅軍說。刺破產業迷局,如何轉型升級,機器人維修,成了當前擺在政府和企業面前的最大話題。
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政府、科研部門和企業形成合力,集聚人才和資金,創新體制機制,才有希望讓本土工業機器人產業真正崛起。
與國外以企業為主體不同,在中國,機器人發明專利申請和研發主體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僅限制了成果的轉化應用,也制約了技術創新,我國機器人技術方面成果轉化率也就3%左右。機器人產業創新應該在政府層面進行資源整合和模式創新。
東莞市府一號文新聞發布會,提出大力發展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
廣東通過遴癬競爭的方式重點支持15家左右的龍頭企業(首批),并成立3個機器人制造研究院,組織這15家重點企業成立機器人聯盟,針對減速器、伺服電機和驅動器進行科學攻關。這15家龍頭企業分布在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揭陽、順德6地,其中廣州最多,占據5家。
此外,資金的集中、分配和使用政策也需要重新審視。要調動企業積極性,可用減稅代替項目補貼制。曲道奎建議,國家可以多建大的研發創新平臺和測試檢驗平臺,修好產業發展的大公路,讓各個企業在統一的賽道上自由創新地奔跑。
有關部門已然看到國內機器人產業的問題癥結,一系列新的助推機器人發展的政策措施陸續出爐,比如工信部組織制訂了我國機器人技術路線圖及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中國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也已啟動,總部在上海,廣州、沈陽、重慶設三個分中心,該項工作由發改委會同工信部、國家標準委、國家認監委等部門共同推進;另外,KUKA機器人電路板維修,國家還將從擴大國際合作、通過產業基金等領域支持行業發展。
企業層面:兩種思路進行技術武裝
對企業而言,武裝自己則是關鍵所在。業內認為,這種技術突破可有兩種思路。
一是走關鍵零部件自主研發路線。比如國內廣州數控、南京埃斯頓等企業利用原來在機床數控系統和伺服系統方面的經驗,自主研發機器人控制器和伺服系統。而廣東嘉騰今年4月更是憑借兩款擁有核心技術的AGV(自動牽引機器人),進駐到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核心展區。該公司副總裁陳洪波介紹,四大家族擅長的都是機械手(即機器代手),而他們攻關物流機器人(即機器代腳),能繞開四大家族的技術圍堵。物流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是導航部件,KUKA機器人維修,即給機器人劃定行走路線的部件,目前廣東嘉騰研發的無軌慣性導航技術已站在AGV導航技術的制高點。
另一種路線是深度合作,即打通機器人產業上下游。比如安徽埃夫特等企業,聯合上游關鍵零部件廠商,如固高(深圳)、南通振康等,共同突破減速機等關鍵零部件。
另外,對外并購,如美的集團45億美元收購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集團,也是一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