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增速下行的大勢下,協作機器人仍然保持高增速,這說明該領域處于上升階段,這對于國產機器人企業來說,是否迎意味著迎來了打破國外壟斷,實現逆勢翻盤的機遇呢?
過去幾年,全球機器人市場發展迅速,但2018年受宏觀大環境影響,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速下行明顯,據GGII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38.4萬臺,同比增長1%,雖然銷量創歷史新高,但增速較往年下降明顯。
但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雖然機器人整體增速下降,協作機器人的銷量和增速卻持續上漲。從2014到2018年,全球協作機器人銷售年均復合增速為58%,預計到2021年,全球協作機器人銷量將達6.0萬臺,市場規模將突破96億元。
從協作機器人的企業分布來看,國際工業機器人企業屬于早期開拓者,自2008年UR公司推出協作式機器人UR5后,2014年,庫卡發布第一款七軸機器人,此后,ABB,發那科相繼推出了協作機器人,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股協作機器人的浪潮。
這股浪潮來到中國大概在2015年,根據億歐智庫報告,2015年開始國內廠商開始發布協作機器人,2017年新品發布顯著增多,智昌、節卡、遨博、鎂伽等機器人企業都開始了在協作機器人領域的布局。
近日,節卡機器人華南分公司落戶深圳,據華南分公司總經理雷張輝介紹,節卡機器人華南分公司定位于華南及東南亞市場運營中心,集商務、研發、技術服務、培訓為一體。這一戰略舉措意味著,節卡機器人將正式進軍華南協作機器人市場。
部分國內協作機器人產品參數對比
無論是具有百年歷史的“四大家族”還是國內創新型企業,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都爭相在協作機器人領域布局。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增速下行的大勢下,協作機器人仍然保持高增速,這說明該領域處于上升階段,這對于國產機器人企業來說,是否迎意味著迎來了打破國外壟斷,實現逆勢翻盤的機遇呢?
制造業“機器替人”成大趨勢,華南地區需求日益增強
伴隨著中國近年來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政府大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對于“機器替人”的需求也水漲船高。
傳統工業機器人在使用時,為了安全,需要圍欄將其與人隔離,而協作機器人是一種可以安全地與人類進行直接交互與接觸的設備。它拓展了機器人功能內涵中“人”的屬性,使得機器人具備一定的自主行為和協作能力。相對于傳統工業機器人來說,協作機器人安全、占地少、易用性強。
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上,協作機器人適合應用于精密裝配、檢測、產品包裝、拾取與放置、機床上下料等工作。這意味著在3C電子產業、食品加工、LED照明、新能源集中的華南地區,協作機器人發揮改善作用的空間很大。
雷張輝告訴億歐新制造,節卡機器人華南分公司將主要聚焦在3C制造、LED、鋰電、新能源等行業。在華東地區業務主要集中在重工業領域,即機械加工、汽車零部件加工等。對于機器人企業來說,在目標客戶的聚焦上,需要與當地的特色產業緊密結合,針對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側重。
據節卡機器人官網介紹,節卡協作機器人“小助”系列的優勢主要在于:
第一,可以實現無線連接、遠程協作;
第二,采用拖拽編程和圖形化編程,具有零編程基礎的技術人員可也可以使用;
第三,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以Linux腳本語言為基礎,提供ROS驅動,便于系統的二次開發。
節卡小助系列機器人
在具體行業應用上,以3C制造行業為例,該行業的特點是產品品種大多尺寸小、產品更新周期快、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工需求量大、自動化裝配的難度高。在這一行業現狀下,KUKA機器人維修,3C產業由過去依靠人力驅動,向自動化、柔性化生產轉型已經成為必然趨勢,這就催生出了3C制造業對于智能化改造的需求。
協作機器人適合柔性生產,并能夠快速進行二次部署,在SMT工藝取放、識別、轉運,集成電路光學檢測,電子設備裝配站檢測、裝配等工序上可以起到替代部分人工的作用。
國產替代加速,協作機器人或將成為打破國外壟斷的“切入口”
在機器人本體方面,過去我國機器人主要被“四大家族”:ABB、庫卡、發那科、安川占據。但是隨著技術本身進步,機器人也在朝著更強的感知能力、柔性控制、網絡協作等方向發展。中國在感知、認知等技術方面創新氛圍和資本環境較好,與國外起點接近。這意味著,國產機器人在新技術方面替代國外機器人有很大機會。
從實用性角度出發,國外機器人價格昂貴并且在后續維護上流程較為繁瑣。隨著國內機器人技術的進步,國產協作機器人已經可以實現拖拽編程和圖形化編程,具有零編程基礎的技術人員也可以使用,而價格卻遠遠低于國外機器人。另外,在本地化實施上,國產機器人也逐漸占有優勢。
在資本層面,根據國內部分協作機器人融資情況發現,國內協作機器人融資輪次大多以A輪為主,處于成長初期向穩定期過渡的階段。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節卡機器人2014年成立后,到2019年已經完成B輪融資,另外,鎂伽機器人2016年成立后,到2019年已經完成C輪融資,這兩家企業發展速度在同期成立的協作機器人企業中較為迅速。
機器人維修,國產協作機器人或將逆勢翻盤?" alt="節卡機器人開啟華南布局,國產協作機器人或將逆勢翻盤?"/>
國內部分協作機器人公司融資情況
資本的支持,也為企業技術研發提供了良好的支撐。據了解,節卡機器人目前正在進行協作機器人人機混合智能算法的研發、高性能一體化關節的迭代研發、虛擬仿真系統和應用包的研發、視覺和力覺感知系統的迭代研發、基于工業互聯網的遠程系統的開發等。
大部分協作機器人于2017年左右發布后,經過近兩年的市場檢驗,已逐步開始量產,并且對于國外產品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國產替代”作用。盡管,在具體性能、可靠性還有穩定性上還需要持續接受市場檢驗。但目前,無論是在政策、資本還是技術方面,都迎來了比以往更好的發展機遇,國產機器人的發展值得行業抱有更多的信心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