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胡信昌 攝影 江玥 通訊員 鄧晃
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從探月工程到載人深潛,經過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科技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離不開兩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卓越貢獻。
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懷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憑借深厚的學術造詣、寬廣的科學視角,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冊的重大貢獻。很多院士都是“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今天起,杭州市科協和都市快報聯合推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報道·杭州院士的強國夢”,專訪20位杭州院士,通過他們的奮斗故事,講述新中國科技事業從無到有、由弱向強實現歷史性跨越的光輝歷程,展現新中國科技工作者“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壯志豪情。
人工智能會替代人嗎?
潘云鶴院士:將來大部分基礎工作,計算機做了; 最后創造性的、決策性的工作,還是要由人來進行
他是地道的杭州人,是計算機與人工智能方面的著名專家,曾任浙大校長12年。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原浙大校長潘云鶴。
潘云鶴院士與杭州,有太多可以說的事。一個寧靜的夜晚,在西湖邊,潘云鶴院士與快報記者暢談一小時,述說了他對家鄉杭州的熱愛,展望了杭州發展的前景,還介紹了人工智能的未來。
主要研究人工智能、計算機圖形學
見到潘院士,已是晚上8點左右,潘院士熱情地和記者打招呼。
每位院士都有自己研究的領域,人工智能、計算機圖形學是潘院士一直以來研究的核心問題、核心技術。這也是近40年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界最重要的兩個發展方向。
他略加思索,通俗地解釋了自己的專業。“人工智能是讓機器能像人那樣認知、思考和學習,即用計算機模擬人的智能,讓計算機變得更聰明的技術。計算機過去只能夠進行計算、分類、數據庫操作,人工智能讓計算機做邏輯推理、語音、圖像理解等更復雜的事,能解決更廣闊的問題。計算機圖形學,是讓計算機能操作圖形,顯示圖形的技術。它能讓計算機設計建筑物與城市,把建筑物及其環境顯示出來,讓計算機做動畫,做游戲等等。”
潘云鶴說,這兩項基本技術結合起來,可以用于幾萬個不同的方向,這兩項技術都是未來計算機技術的基礎。
人工智能會替代人嗎?
這兩年,一直有種說法——機器人、人工智能最終會取代人類。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潘院士怎么看?
采訪中,潘云鶴院士笑著說,這個要區別看待,不大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的。
“發展人工智能的根本目的是為人類服務。未來,在計算機擅長的領域,計算機將做得比人更好。計算機能記得很牢也很廣;在計算能力方面,人肯定遠不如它;計算機的邏輯推理能力也很強,所以人以后在這些方面的工作,我認為也許會逐步被人工智能替代。”潘院士說。
“但是,我們的大部分工作并不是純邏輯推理或純記憶、純計算的,大量工作是既有邏輯推理又有形象思維,既要靠記憶,又要靠創造力的,甚至靠靈感,這樣的狀態下,將來最容易出現的狀況就是大部分基礎工作,計算機做了;最后創造性的、決策性的工作,由人來進行。比如記者寫稿子,你把素材給計算機,它會給你一個初稿,但最后的加工潤色、畫龍點睛、觀點提煉等需要人來完成。這叫‘人機混合增強智能’。”
潘云鶴認為,未來,人工智能也許會代替一小部分人的工作。但更多的是,一個人加上人工智能,能頂過去5個人、10個人的工作,而且做得更好。這是最有可能實現的。而且,這會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人工智能2.0時代
年輕人有什么機會?
這兩年,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是非常熱門的行業。今年,包括浙大在內,國內很多大學都開設了人工智能專業。在這一波浪潮中,年輕人有什么樣的機會呢?
潘云鶴院士說,人工智能目前已進入2.0時代,這是關于用機器模擬人的智能以及將機器、互聯網絡與人結合起來構成新的智能系統的理論和技術。我們發現人工智能2.0有五個新的重要的技術發展方向和路徑: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人機增強智能、跨媒體智能、智能自主系統。其中,機器人發展的方向是智能自主系統。我們不需要像原來概念去造一個人形一樣的機器人。我們是要讓原有的機械加上人工智能,能觀察與理解環境,自動解決問題,給各種機械以“眼、手與大腦”系統。比如現在的無人駕駛汽車、無人船、無人車間等,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都是人工智能2.0的研究和應用領域。
“隨著人工智能發展,我認為一方面我們需要大量專門做數字產業化的人才,學計算機專業的、自動化專業、學人工智能的人,今后要大量從事芯片設計、算法與程序設計等方面的工作。”潘院士說,“另外,更大部分(也許是85%左右)是產業數字化人才,這一類人才要是復合型人才,他們懂人工智能,也掌握其他專業。”
祝愿杭州成為數字經濟的天堂
人工智能時代,杭州該如何把握發展機會呢?
“杭州現在的計算能力很強。杭州在電子商務、智慧金融、智慧醫療,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方面聚集了大量數據和優秀的企業。”潘院士說,“杭州目前人工智能的企業數量已經居全世界第十二位,全國第四位,并且有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達摩院等很好的大學和科研機構,這些大學和科研機構的數字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在國內外都相當著名或正在成長為新的高端人才和學術集聚的重要平臺。基于這些條件,機器人維修,杭州在數字經濟領域大有作為。”
“杭州市政府提出要建設‘數字經濟第一城’,我認為這個口號富有雄心壯志,也是能夠實現的,當然要成為‘第一城’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潘院士還揮毫潑墨,寫下了“祝杭州成為數字經濟的天堂”的美好祝愿。
一家人都在杭州,熱愛家鄉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