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機器人打開試管瓶蓋,夾取試管倒入另一試管,然后用機器人擺動實現液體均勻混合,達到最終實驗效果。這一幕,傳統情況下,需要名校畢業的本科甚至碩士以上學歷人員完成,但是同樣的效果,伊之密Franka Emika團隊,帶來了不一樣的實現方法。
試管是常見的實驗用品,并在實驗時都需要操作者去手動搖晃,一般搖晃試管的方式分為水平畫圓軌跡搖晃以及錐形軌跡搖晃,使得試驗品與藥劑混合充分,以達到所需的實驗目的。
但是在操作一些較危險的試劑時,可能會對操作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比如酸性或者堿性物質撒到手上易灼燒手;比如一些因搖晃或者壓力的藥劑在搖晃時導致試管炸裂等等一系列的危險實驗。
同時,KUKA機器人維修,類似的實驗操作,看似動作簡單枯燥,但是往往實驗過程中,“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又必須聘請高學歷和高素質人才作業,不僅成本高,而且人員的作用得不到很好的發揮。是否有一種比較好的實現方法,既能滿足實驗的需求,工業機器人維修,同時還能實現和實驗人員的完美配合,安全且輕松的完成所設置的任務?
近期,伊之密Franka Emika項目團隊根據客戶需求,通過Franka Emika協作機器人代替人工,交由協作機器人完成。
在實驗開始,利用Franka Emika協作機器人自帶的APP功能,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夾取試管瓶蓋,旋轉實現瓶蓋擰開。
步驟二:下一步Franka Emika機器人夾取含有液體的試管,旋轉角度,將液體1倒入液體2中,再將含有液體1的試管放置回原位。
步驟三:Franka Emika機器人夾取液體2試管,按照實驗要求完成液體的均勻搖晃和震動,確保液體均勻混合之后,再將液體放入試管位置。
以上動作看似簡單,但是充分利用了Franka Emika機器人自身的核心性能優勢:
1. 利用自身力自適應特點,確保不會夾碎試管及試管蓋;
2. 利用自身旋轉APP,實現瓶蓋均勻擰下,動作流暢不偏移;
3. 利用扭力感知,當瓶蓋已經脫
4. 利用Franka Emika協作機器人自身的可達性,在最小的空間,完成以上動作;
5. 同時,利用力控的特點,完成機器人震蕩及搖晃試管的功能。
根據行業資料,2019年中國獨立醫學實驗室(ICL, 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y)由2010年的89家增加至2019年的接近1,300家。近兩年新增數量尤為明顯,兩年內新增檢驗機構數量已超過16年前的總和。
但是ICL行業自身的一些特點:客戶分散、數量多、單筆金額小、頻率高卻檢驗的技術不同,需要根據客戶需求及時調整工作內容,而Franka Emika的G語言編程的特點,完美貼合了這一市場的需求。
同時,ICL檢驗趨向個體化,分子化,檢驗項目類型愈發多樣,通過Franka Emika協作機器人配合其它醫療設備,將成為未來ICL行業的一個新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