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機器人帶動人們對未來消費生活的向往
在人工智能概念席卷中國資本市場以前,智能機器人概念風光一時,被眾多財經媒體爭相報道。就在近段時間智能機器人的熱度有所消退以后,關于倉儲機器人的話題又熱起來了:曾經屬于智能機器人的藍海,是否如今已經演化為實體經濟中的大蛋糕?曾經電商對于都市的消費生活的暢想,是否已經在資本的加持下成為現實?倉儲機器人的成功會提振中國對于高端制造業的信心嗎?
馬云對于智能物流的期待很高。他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物流行業變革最大的挑戰,是很多快遞人員都會失業,因為有了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如果說他旗下的菜鳥網絡成功實現了倉儲機器人在物流倉儲環節的設想,那么無人機乃至無人駕駛車通過融入物流行業,進而普惠都市人的生活,定會成為電商消費升級的絕佳實踐。
一些撩撥資本市場的概念,都是以讓投資人實現想象的突破而著稱。然而,依附著這些概念的產品卻常常陷入只是講故事,機器人維修,沒有實際價值的桎梏。菜鳥網絡如此大規模地落地倉儲機器人,可以說是對這一尷尬現狀的打破。
在采寫倉儲機器人報道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了一些業內的分析數據。比如,從市場規模來看,移動機器人這一大領域,機器人維修,目前國內市場規模約12億元,并隨著物流自動化需求的提升還將擴大。再比如,券商分析機構預計以倉儲機器人為代表的移動機器人,潛在市場空間每年至少320億元。
這些數據給了我繼續采寫下去的信心。立足于以制造業見長的深圳,我先后聯系了多家從事倉儲機器人的公司。在實地采訪的過程中,我卻感受到與熱火朝天的數據和市場預期不同的業界環境。
深圳本土的移動機器人制造企業,并沒有專注于倉儲機器人。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倉儲機器人并沒有成為這些企業成熟商業版圖中重要的一環。一家企業負責人就對我直言,他們工廠的老客戶這些年采購的移動機器人更多是服務于廠房,而非倉庫。
大型電商占據媒體版面的能力,能迅速讓他們推廣的概念或產品成為輿論的焦點。這營造出整個業界已經完成產業化轉向的假象。現實中,電商推廣下的這些概念或產品,背后的制造業企業可能還由于依賴舊有盈利模式而沒有迅速跟進到電商的商業邏輯中。
倉儲機器人便是一例。菜鳥網絡與快倉合作的倉儲機器人讓人們更加確信智能倉儲的到來,但是深圳真正為電商制造倉儲機器人的成熟的企業,還處于亟待切入的階段。他們的后知后覺是我在采訪中非常強烈且直觀的感受。
資本和輿論的大浪滔滔。深圳這些老牌的移動機器人制造企業,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遲早會感受到由電商引領的這一波倉儲機器人的熱潮。試想,當他們也加入了戰局,中國的物流行業是否真的會從傳輸帶+人工的模式完全轉變為機器人+人工模式?人們對于更加便捷的電商消費生活與中國高端制造業還會有哪些更加美好的向往?也許這段時間我關于電商物流與機器人的記錄,只是個開始,更多的疑問要在未來的采寫中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