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催生診療新方式
日前,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明確提出推廣應用人工智能治療新模式、新手段,安徽省立智慧醫院(人工智能輔助診療中心)在此大背景下應運而生
8月20日,安徽省立智慧醫院(人工智能輔助診療中心)在合肥正式揭牌,這不僅標志著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輔助診療中心率先投用、我省醫療改革探索走在全國前列,更標志著一個全新的智慧醫療時代來臨。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智慧醫院如何破繭成蝶?與傳統醫院相比,智慧醫院又能做些什么?記者日前深入省立醫院和科大訊飛一探究竟。
智慧就醫提升獲得感
我有點咳嗽,掛哪個科室?我想到心血管內科,怎么走?在省立醫院門診大廳,兩臺高顏值智能機器人旁圍滿了人,這就是科大訊飛推出的導醫智能機器人曉醫。
自6月進入導醫崗位以來,曉醫經過持續學習53本醫學教科書和相關數據,目前可以支持47個科室的醫生排班查詢,618個地點導航,607個功能地點導航,以及227個地點的上班時間和260個常見問題的詢問,回答問題正確率由早期81%提升到90.81%。省立醫院院長許戈良表示,接下來,他們將通過投放10臺曉醫,讓她們加快學習進度,變得更智慧。
云醫聲移動工作站、門診語音電子病歷、口腔/超聲語音助理2016年,省立醫院通過與科大訊飛合作,將人工智能語音技術應用到醫護查房、超聲檢查等多個場景中,患者信息錄入時間從過去幾十分鐘縮短到現在幾分鐘就能完成。醫生通過使用云醫聲手機APP,不僅可以收集病人所有資料,隨時隨地快速制訂、調整診療方案,還能運用語音識別技術將醫生說出來的醫囑直接記錄整理成電子病歷,軟件還可以給醫生精準推送醫療文獻等數據。目前,省立醫院醫生每天使用云醫聲手機APP近千人次,登錄電子病歷、檢驗檢查等各項功能頁面約5300次。
今后,醫生只需關注病人就行了。科大訊飛智慧醫療業務負責人陶曉東介紹,借助人工智能導診機器人,可以有效實現患者快速咨詢、掛號、就醫,同時基于打通的數據共享平臺,有效管理醫療資源,實現合理安排、合理診斷,遠程會診更及時、重危病例提前了解,醫生該往哪里去、病人該找誰來治,這些管理和分配難題未來都將交給人工智能來完成。目前,科大訊飛開發的智能軟件語音識別準確率在97%,可以針對醫院所有科室。有了‘云醫聲’等智慧應用,醫生更多時間可以放在病人身上,再也不要花費大量時間來整理病歷。
智慧診療增添新利器
8月20日,省立智慧醫院(人工智能輔助診療中心)正式啟用,標志著人工智能全面賦能中國醫療的時代來臨。這一智慧平臺可以為全省41家縣級醫院提供胸部CT和乳腺鉬靶影像的智能輔助診斷及質檢服務。許戈良介紹,目前該平臺醫學影像閱片能力已達到三甲醫院醫生的平均水平,省立醫院對口幫扶的西藏山南地區人民醫院也已接入該平臺。
2016年,省立醫院與科大訊飛共建醫學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合作研發人工智能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系統。一年來,該系統通過學習68萬張肺部CT影像資料,輔助醫生診斷約1.1萬人次的CT影像資料,診斷準確率達94%。此外,這一智慧平臺還學習了2萬張乳腺鉬靶影像資料和約20萬張顱腦磁共振影像資料,在乳腺癌的輔助診斷和阿爾茲海默癥的臨床研究方面值得期待。
讓更多好醫生下基層,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讓更好醫療資源惠及百姓,是當前解決醫療不均問題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不僅可以讓優秀的三甲醫院醫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夠讓基層醫院醫生得到來自專家醫生的意見指導,提高診療水平,這將大大改善當前我國醫療資源不均、分級診療困難等問題。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說,這一智慧平臺也能為我省建立健康醫療大數據提供有力支撐。
這套系統主要幫助影像醫生閱片,勾畫腫瘤病灶,指出病變區域,減少醫生因為技術不足、疲勞造成的誤診、漏診等問題。陶曉東告訴記者,該系統不僅可以幫助影像醫生提升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為基層醫院提供了看大病的能力。背后有著上級醫院的支持和人工智能醫生專業的診斷,基層醫院醫生的底氣足了,患者就近接受治療也就能夠成為現實。
目前,www.twshmhelmet.com,科大訊飛的這套系統已在北京301醫院、上海瑞金醫院、北大口腔醫院、武漢中心醫院、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南院等多家醫院落地使用。劉慶峰透露,未來在醫學影像方面,人工智能輔助診療中心將擴展到心電、核磁共振、數字DR、病理圖像等領域;在輔助診療方面,人工智能輔助診療中心將提供智能問診功能,輔助醫生診斷及治療。
人工智能鍛造好醫生
7月,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明確提出推廣應用人工智能治療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準的智能醫療體系。人工智能將像水和電一樣成為生活的標配,改變我們的生活,www.twshmhelmet.com,而醫療是目前迫切需要突破的領域。科大訊飛有技術,省立醫院有專家,雙方的合作是大勢所趨。回憶起和省立醫院的合作,劉慶峰如此坦言。
實際上,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在國內外醫療領域已有多種應用。今年3月,谷歌公司與Verily公司的科學家開發出診斷乳腺癌的人工智能技術,在與病理學家展開對決的比賽中,病理學家準確率為73.3%,人工智能準確率為88.5%。在近日舉行的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年會上,上海交大、浙江大學聯合團隊研發的醫學影像人工智能分析系統阿爾法醫生僅耗時23秒,就完成300張核磁共振影像圖的直腸癌病灶勾畫,經與病理切片比對,準確率達95.22%。與它競賽的一家三甲醫院3名影像科醫生,在5分鐘內完成149張影像圖勾畫,準確率為93%。
讓機器能開出輔助診療的處方,是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努力的方向。劉慶峰表示,這個事情要想做成、做好,必須具備人機交互技術、醫學影像技術和機器自我學習和推理技術。近年來,科大訊飛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多項突破。目前,科大訊飛智能語音技術世界領先,今年刷新醫學影像國際權威評測LUNA的世界紀錄,并相繼在winogradschema、美國NIST組織的KBP以及SQuAD機器閱讀理解等有關機器推理和自我學習的權威比賽中摘得桂冠,并且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301醫院、北大口腔醫院、人民衛生出版社等達成深度合作。
人工智能醫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超人。未來,人工智能醫生也許通過與病人交互就能開具檢查單,檢查結果出來后,系統自動出具診斷結論,給出最佳治療方案,一線臨床醫生只要對結論予以確認即可。一位業內人士展望說,今后人工智能醫生通過不斷學習新知識,或許每隔1至2周就能學會診斷一種新疾病,它將是人類的超級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