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醫院患者等醫生,小醫院醫生等患者的情況仍較為嚴重,醫療資源均衡化任重道遠。如果全國醫聯體實現遠程醫療全覆蓋,并能達到理想的狀態,相信看病難問題可以被有效地解決。
12月6日,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與清華大學醫學院聯合舉辦的健康中國-產業領袖高級培訓項目在京正式啟動。這個清華大學校內跨院系合作的模板項目,獲得了上述兩院及清華大學的充分支持,在合作模式、項目規劃、課程框架、師資配置及運營創新方面均有不少亮點。該項目共有十大模塊,由兩院數十位資深教授輪流授課,覆蓋大健康領域的醫療、科技、政策以及金融等,庫卡機器人,以期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干能力的復合型領導人才。清華大學繼續教育處處長鄧麗曼表示:這次健康產業領袖項目既是學科交叉的創新探索,也是培養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的創新嘗試。
翼展醫療集團深耕健康產業10年,是智能醫療領域的拓荒者、實踐者。《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帶著對智能醫療的種種疑問專訪了上述項目學生之一翼展醫療集團CEO倪夢。
遠程醫療要保證患者資料安全性
NBD:《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提出全國所有醫聯體實現遠程醫療全覆蓋。您如何看待醫學影像這個細分領域中的遠程醫療?
倪夢:醫療行業中需求方特別多,而供給方比較少。遠程的方式相當于整理市場的需求和供給,給更多的需求方提供幫助。
醫學影像是循證醫學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是輔助醫生診斷的主要手段。醫學影像天生就是一種在線,它的工作方式就是在線上完成的。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醫學影像領域的硬件條件和網絡通道已經可以滿足它隨時隨地、更有效地集中這個門類的醫生服務于患者。醫生借助影像學檢查評估病情,為患者提供治療方案。
NBD:互聯網+醫療的模式能夠提高基層醫療水平和醫生診斷效率。該診療模式具體可以從哪些方面實施展開?
倪夢:互聯網+醫療模式就是通過互聯網在線系統,機器人維修,將有診斷能力的大型醫療機構影像診斷中心,與基層醫療機構影像設備連接起來。基層醫生只負責采集患者的醫療影像資料,由大型醫院專業醫生集中診斷,然后將檢查結果通過互聯網回傳給基層,以此來解決基層誤診、漏診問題。
NBD:利用互聯網傳輸病人的檢查資料,安全性如何保證?
倪夢:遠程醫療使用互聯網,在安全性方面會存在一些問題。目前,從事遠程醫療的企業不是特別多,我國的法律可能還沒有相關的詳細規定,但企業對于自身應該有嚴格要求。我們就是通過自建的翼展私有云與公網進行隔離,以保證傳輸過程的安全。我們在線下的每一家醫院都設置了隔離機,相當于將醫院的網絡跟我們的網絡做了雙層的隔離,保證了數據的安全和病人的隱私。
NBD:與傳統就醫方式相比,遠程診療平臺可以帶給患者哪些不同的就醫體驗?
倪夢:從分級診療的模式來看,患者就醫應先去社區醫院,再逐級轉診到大型醫院。而實際的情況是三甲醫院人滿為患。這是因為小型醫療機構不能進行影像學的醫療檢查,即便機構配備有檢查設備,醫療服務人員會操作設備,但不能夠出具檢查報告,這難以讓患者信任,覺得小醫院根本看不了病,生病了還是要去大醫院診療。這也是中國基層醫療面臨的問題。遠程診療系統可以有效的將大型醫療機構優質資源與社區檢查設備連接,讓患者在家門口同樣可以得到優質的、完整的醫療服務。
云智能醫療賽程剛剛開始
NBD:您認為現在是否已經迎來了云智能醫療全民時代?
倪夢:云醫療是云智能在其他行業中已經應用成熟后,逐漸滲入到醫療領域的。云智能解決了原有的信息孤島、醫療資源匹配不均衡、醫療服務差異化等問題,是一套綜合的解決方案。希望未來云智能可以為醫療領域貢獻更多的力量。
9月份,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了《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3個文件,對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醫院和遠程醫療做了明確的規范和指引。隨著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真正的醫療跟互聯網的結合才剛剛開始。這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機會,我認為云智能醫療的賽程才剛剛開始。
1995年,互聯網剛開始用BBS的時候,我們想象不到未來會有騰訊、百度、阿里這種企業的延伸。我認為對于現在的醫療也是一樣,未來將會有巨大的想象空間,將會有更多的參與者進來,讓計算機科學、互聯網技術為醫學領域提供更多服務、更多的可能性。
NBD:您認為應該如何推動健康科技創新?
倪夢:醫療是一個比較嚴謹的高門檻行業,它跟人的生命有關系,我們希望有能力的專業人士加入到健康科技創新的大軍中來。我認為,一個行業的推進并不是一家企業或者幾個人能夠完成的,也不是幾家創業公司能夠推動起來的,需要整個社會的力量。有識之士能夠共同參與,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這個行業才會推動得更快、更穩,走得更遠。
NBD:您認為打造我國醫聯體遠程醫療全覆蓋,我們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努力?
倪夢:我們最大的期待是在人工智能方面,也給予了很大希望。在醫療領域,人工智能不是要解決信息不對稱跟聯通性的問題。我們可以聯通信息,但目前我國醫療資源不足以提供更多的醫生支持基層醫院的醫療服務,也就是醫療資源供給方不夠。人工智能起到的作用是擴大供給。試想,一個有著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每天工作量相當飽和的情況下,庫卡機器人,僅可以為幾十人提供醫療服務。但如果人工智能通過學習,掌握了醫生豐富的臨床經驗,它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服務更多人,這將是很大的貢獻。
NBD:您此次來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學習的動因是什么?在未來的學習模塊中,最讓您期待的是哪一部分?
倪夢:我之前近十年的創業過程,是在醫學影像小眾領域耕耘的十年,而能夠在一個很小眾的領域堅持十年,需要不停地學習,這也是我來學習最主要的原因。這一期學員有很多我的同行和前輩,希望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與同行、醫療領域的前輩們進行溝通、分享和思想碰撞。同為企業家都會遇到相類似的問題,在不同的領域內站在不同維度上看待商業問題以及企業未來的發展,可能都會有不同的思考。我希望在未來的學習中能夠在商業規劃、公司戰略、企業管理以及個人能力等方面有所改善。
我認為醫療行業政策的監管力度很大,而實踐的落地相當于讓所學的理論跟創造出來的價值接受市場評估,是企業生存的根本。因此,課程模塊中政策解讀和全球實踐課堂相對而言更吸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