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機器人大會投射出的產業熱與冷
日前,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舉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全球頂級專家與國內外知名企業悉數到場,同時機器人領域的初創企業也表現踴躍,產品涵蓋人工智能、無人系統、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以及智慧家居機器人等領域。
透過本次大會,我們可以看到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一些特征:
1、關鍵技術和零部件研發方面取得一定突破
工業機器人國產化進步明顯,在關鍵技術和零部件研發方面已經取得諸多突破。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本體優化設計、性能評估及高速高精度控制方面不斷發展;(2)語音識別及圖像識別等方面已達國際領先水平;(3)國產控制器接近國際水平,伺服電機已實現約50%自主配套;(4)諧波減速器銷量全球第二,RV減速器已經批量應用;(5)產業鏈已經基本完善并形成規模化效應。
此次國外機器人四大家族,以及新松、廣數等國產機器人均悉數到場。與之前很大不同的是庫卡機器人已經是國內家電巨頭美的控股了,機器人維修,將對世界工業機器人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今年受蘋果大年需求大增,以及中游制造業復蘇,因而資本開支增加等因素影響,工業機器人出現大面積缺貨的情況,估計國內市場需求增速超過50%,國產機器人明顯受益火熱的市場需求,埃夫特、埃斯頓和廣深等國內知名企業增速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上海歡顏等新秀也迅速崛起。
2、服務機器人創業企業大量涌現
過去兩三年是國內服務機器人新和創業的高潮,估計國內各類服務機器人企業可能有數千家之多。大致可以分類為:家用服務機器人、商用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包括醫療機器人)。家用服務機器人市場潛力最大,商用服機器人產業化可能最為迅速。參考PC和智能手機市場容量,未來家用機器人市場潛力最大,以近期的熱點智能音箱為例,已經到了千萬級的體量,但是目前看家用服務機器人爆款產品并不多,因為家庭環境比較復雜,對相關技術要求更高,而且成本非常敏感。商用服務機器人由于環境結構化程度更高,產業化正在進行,以自主移動機器人為例,已經出現了穿山甲、云跡和鈦米等優秀創業企業。特種機器人一般都是剛需,醫療機器人產業化已經開始。特種機器人包括:水下機器人、無人船、無人車和無人機,以及醫療機器人等。其中,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是醫療機器人的典范,目前國內醫療機器人相關創業企業非常多,從手術機器人、到外骨骼機器人和醫療康復設備等。
3、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技術結合更加緊密
2012年以來,由于大數據、GPU和深度學習等重要因素推動下,人工智能在感知層面獲得巨大進步,例如在圖像識別方面,已經超過人類;認知層面也有很大進展,例如阿爾法狗這樣的圍棋專家系統可以擊敗人類頂級旗手。人工智能應用方向很多,包括安防、金融、自動駕駛等,但是和機器人結合是最大的應用之一。包括視覺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以及語音、語義和視覺技術在服務機器人方面的應用。工業自動化是替代人類簡單重復的體力勞動,KUKA機器人維修,人工智能是替代人類簡單重復的腦力勞動。未來融合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的機器人,將替代人類從事一些簡單重復的體力和腦力勞動。
4、機器人行業大熱背景下的冷思考
(1)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仍有待提高,國產工業機器人以中低端產品為主,庫卡機器人,大多為三軸和四軸機器人,國產六軸工業機器人占全國工業機器人新裝機量不足10%;高端機器人與核心零部件需依賴進口。沈陽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指出,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展的軟肋有:一是技術復雜的六軸以上多關節機器人,國外公司占據約90%的份額;二是作業難度大、國際應用最廣泛的焊接領域,國外機器人占了84%;三是高端應用集中的汽車行業,國外公司占了國外公司占了90%份額。
(2)盡管服務機器人領域的創業投資案例很多,但是大部分機器人創業企業普遍反映融資比較困難。盡管存在大疆無人機、優必選機器人等成功案例,但目前服務機器人市場,存在需求尚未明確,初創企業技術和產品開發滯后等情況,很多小企業生存狀況堪憂。工業機器人領域,前幾年有大量上市公司并購系統集成商的案例,目前看由于項目非標和墊資等因素約束,很多并購案例并未實現1+1大于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