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電外貿邁入“低增長周期”,10萬中小企業“出路”何在?
在連續兩年的滯漲、下滑之后,2017年,占據中國出口大半壁江山的機電產品出口額,有望實現8%左右的恢復性增長。
2014年之后,中國機電出口已連續兩年滯漲、下滑
出口,是中國經濟三駕馬車之一,機電產品,則占據了中國出口近60%的份額,并且,機電產業對外依存度極高,機電出口形勢對整個中國經濟,尤其是那些機電重鎮的影響,可想而知。
雖然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的狀態暫時復蘇,但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機電產品出口國,中國機電外貿已不可避免地進入一個低增長周期,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轉型升級、結構優化都將是中國機電產業的主旋律。
中國機電產業轉型升級:向產業鏈、價值鏈兩端延伸
在低增長周期,中國機電產業必須轉型升級,中國機電企業必須向產業鏈、價值鏈的兩端延伸,這是毫無爭議的共識。工業裝備垂直跨境電商平臺拓拉思創始人、CEO傅于峰表示,真正的難題是,如何找到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拓拉思定位于工業裝備跨境銷售與服務電商平臺,2017年完成千萬美元的Pre-A輪融資,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目前主要致力于把中國的機電產品、工業裝備出口到美國,未來將向全球拓展。
工業裝備垂直跨境電商平臺拓拉思創始人、CEO傅于峰
在傅于峰看來,相比產業鏈前端的研發創新,在后端的品牌營銷環節尋求突破,可能更加快速有效。如果中國機電企業能夠自主掌控‘海外品牌、營銷渠道和用戶反饋回路’,就可以在海外市場創造更多新的可能:更大的銷售、更高的利潤、更快速的創新、更柔性的生產
中國機電貼牌出口之痛
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的高速發展,始于1985年國家將擴大機電產品出口作為外貿發展的一項戰略方針,當年,中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僅為16.8億美元,而2016年,這一數字已飆升至1.2萬億美元。
30年,增長720倍,不可謂不驚人。但在高速增長背后,結構性問題始終存在。
機電出口高速增長,但結構性問題始終存在
中國機電產品出口30年來的絕對主力,主要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的外資企業,在研發、設計、原料采購以及品牌、營銷環節,幾乎完全依賴國外品牌商,產品也幾乎全部是貼牌出口。
而2000年之后快速崛起的民營機電企業,雖然主要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理論上更加自主,但由于自身缺乏研發、設計、營銷、品牌能力,同樣以貼牌出口為主。
2016年,中國機電產品仍以貼牌出口為主
2016年,在1.2萬億美元的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總額中,以貼牌出口為主的外資機電企業和民營機電企業,合計占據了91.4%的份額,以自主品牌出口的中國機電產品,占比可能不到10%。
中國廠商與海外市場和終端用戶,幾乎完全隔絕
而在貼牌模式下,中國制造企業與海外市場、終端用戶,幾乎完全隔絕。一方面,他們始終無法掌控海外營銷渠道,很難從海外獲取直接訂單,更不用說打造海外自主品牌;另一方面,由于中間商層層加價,中國機電產品、工業裝備在海外的終端售價(海外客戶采購成本)很高,但中國制造企業獲得的利潤卻極低。
不容錯失的新外貿機遇
以貼牌出口為主要特征的傳統機電外貿體系,源于以制造成本優勢為核心競爭力的傳統機電產業結構。當成本優勢逐漸喪失,貼牌出口難以為繼,中國機電產業的未來,亟需匹配一個全新的外貿體系。
這個新外貿體系,必須較舊外貿極大提升效率,必須很好地支持中國機電產品的自主品牌出口,必須幫助中國制造企業提升在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而互聯網,就是一個近在眼前的解決方案。
互聯網化改造:顛覆中間環節,從原廠家直達終端用戶
在拓拉思創始人、CEO傅于峰看來,互聯網對傳統外貿產業鏈的改造和顛覆,對中國機電產品、工業裝備制造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容錯失的、參與建立新外貿體系的機會。
通過互聯網渠道,中國廠商可以把產品直接銷售給海外終端客戶,逐步擺脫對外貿中介‘下單、包銷’的依賴。并且,在去除了眾多中間環節之后,整個外貿產業鏈的效率將大幅提升:不僅大大降低海外客戶的采購成本,增強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而且,中國廠商也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
顛覆中間環節,大幅提升外貿產業鏈效率
更重要的是,中國廠商以自主品牌進入海外市場,與終端用戶直接交互,將倒逼、助推其在研發設計環節的突破。傅于峰強調說。
拓拉思機電新外貿解決方案
事實上,www.twshmhelmet.com,傅于峰創立的拓拉思,便是機電新外貿最早的探索者之一。
早在18年前,拓拉思的前身,就已經開始以電商方式,將中國的金屬加工機械出口到美國。目前,其已在美國積累了30000余家企業級終端客戶,年銷售額約2000萬美元,躋身該領域前五大銷售商。而它的供應商,則是來自中國山東、安徽和江蘇的40多家金屬加工機械制造企業。
位于美國加州的拓拉思公司總部
2015年10月,拓拉思決定,打造一個全新的專注于工業裝備領域的、從原廠家直達終端用戶(M2U)的跨境電商平臺,將自己10多年來積累的經驗、能力和資源,全部共享給中國的機電產品、工業裝備制造企業。
拓拉思:開放、共享的M2U跨境電商平臺
與前身的自營電商不同,在平臺模式下,拓拉思的角色不是采購商,而是服務商:中國供應商自主進駐、供貨,并以自有品牌(而不是拓拉思品牌)直接向美國終端用戶銷售產品;拓拉思則致力于,提供包括市場調研、產品開發、物流倉儲、線下展示、營銷推廣、售后服務以及海外品牌打造等在內的一站式專業服務。
在拓拉思平臺上,中國的中小制造企業可以共享到它們自身無法建立的資源和能力,并且成本極低。傅于峰說,我們希望實現的目標是,讓中國供應商專注于研發、生產,把外貿環節的事情都交給我們。
用一站式專業服務,支持中國工業裝備自主出口
拓拉思的產品線,也不再局限于金屬加工機械,而將擴展至所有工業裝備類產品。理論上,美國工廠需要的所有機械設備、零部件和原材料等,庫卡機器人,都可以通過拓拉思平臺出口。
在傅于峰看來,美國市場仍是一片藍海。2016年,中國出口機電產品1.2萬億美元,其中19%賣到了美國。多年來,美國,一直是中國機電產品、工業裝備最大的出口市場。
中國機電產品最大的出口市場,仍有巨大增長潛力
但要知道,2016年,美國從全球進口了6400億美元機電產品,中國只占據了其中35%的份額。而中國的家具玩具、鞋靴傘等輕工產品,已占據美國進口市場的60%。傅于峰認為,相比低附加值的輕工業品,中國機電產品在美國仍有巨大的增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