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用“智慧”點亮紅色蘇區未來
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握住歷史契機,出臺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推動我國物聯網產業取得長足發展。繼東部之后,中西部地區正成為我國物聯網經濟版圖快速擴張的新產業集聚地,尤其在地跨贛閩粵邊界的原中央蘇區,借助中央振興蘇區發展的東風,物聯網+正點亮這片紅色沃土的光明未來。
物聯網+,為紅土地注入新活力
國慶長假,廣東韶關丹霞山景區游人如織。網上購票入園刷臉,機器人維修,天網電子視頻實時監控,智能服務終端連接景區、飯店、商家各環節信息物聯網技術在智慧旅游中的應用,讓游客得到更多便利,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景區秩序井然有序。
物聯網+旅游,正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粵北韶關轉型發展的探索之一。
這片原中央蘇區的紅色沃土正迎來新一輪跨越:
今年6月華南數谷大數據產業園揭幕,華為大數據中心、數據堂、中國聯通等10多個企業項目簽約入駐,以物聯網+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集聚效應正在凸顯。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雙創等戰略帶動下,我國形成了包括芯片和元器件、設備、軟件、系統集成、電信運營、物聯網服務等較為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鏈,產業規模從2009年的1700億元躍升至2016年超過93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5%,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物聯網應用市場。
抓住風口,搶占發展先機。伴著中央扶持政策的春風,地跨贛南、閩西、粵北等地區的原中央蘇區,加快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紛紛搶抓物聯網+風口,邁上振興發展的新階段
章貢區等地以大型停車電子導引牌智能服務市民出行;借助傳感器技術遠程監控,開啟城市消防云時代;工廠智能化、生產協同化,物聯網技術助推傳統稀土行業轉型升級物聯網+產業引領革命老區江西贛州發展新飛躍,2016年經濟增速達9.5%,居江西省首位。
智能識別、傳感、光學、車聯網、智慧家庭作為全國四大國家級物聯網產業基地之一的福建省正加速集聚物聯網產業核心,去年全省物聯網市場規模約800億元,居全國前列。革命老區龍巖推動物聯網+產業多領域開花,推進機器換工、工廠智能化改造,www.twshmhelmet.com,力爭到2020年科技進步對該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0%。
1931年,正是在中央蘇區根據地,中國共產黨早期獨立領導的經濟建設邁出了探索的第一步。
80多年后,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時代浪潮下,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智能經濟正為這片飽經滄桑而又榮光的紅土地注入發展新活力。
中央扶持,按下蘇區振興發展快捷鍵
在革命圣地古田會議舊址所在地福建龍巖市上杭縣古田鎮,200多畝石蛙養殖基地散布在距離蘇家坡村4公里的山上。足不出戶,養殖人員只需在村里盯著電腦或手機就可以遠程監控山上養殖情況,并實時調控養殖場溫度和水位。
這要感謝去年政府提供給我們10萬元財政支持,建了一套生產管理一體化的農業物聯網體系,大大節約了人工成本,提高了養殖效率。上杭縣雙吉山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雷游松說。
從中央到地方,各項扶持政策為原中央蘇區發展添翼。
2012年6月,國務院公布實施《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發揮現有產業優勢,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等產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力強、市場前景廣闊的產業集群。
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原中央蘇區發展的短板,先后有38個中央部委出臺了40多個具體扶持政策文件,大大提升了革命老區發展現代產業的集聚輻射力。
14部門聯手推出十大物聯網發展專項行動計劃,納入國家科技計劃、科技重大專項、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范疇,物聯網企業等同高新技術企業享受所得稅優惠中央部門聯手推動,一系列扶持政策激發了原中央蘇區加快發展物聯網+產業的積極性
廣東省發布首部物聯網發展規劃,到2020年基本建成智慧廣東,重點打造粵北智慧農業示范區;
福建省亮出加快物聯網產業發展八條措施,省級財政每年統籌安排1億元資金支持物聯網產業發展;
江西省明確提出,加快城市網絡、智能控制、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慧城市等信息技術創新和應用工程建設向原中央蘇區傾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系列來自中央和地方的扶持政策,正按下紅色蘇區加快發展物聯網經濟、實現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快捷鍵。
轉型新高地,點燃蘇區未來希望
地處贛閩粵三省交界處的梅州,是廣東唯一一個全境納入原中央蘇區的地級市。這里曾因交通閉塞而經濟落后,如今站在物聯網風口上的梅州市,正逐漸成為粵東北地區新的增長極。
在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年產500萬斤、2000多畝沙田柚基地全部安裝了農眼農田智能監測系統,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可視化追溯,這里的蜜柚直供香港百佳超市,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不遠處的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以先進制造業、云計算、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突破口的轉型行動漸漸顯山露水,29個新簽約項目預計將帶來146億元年產值
梅州的變化,讓人們看到了革命老區走產業聚集升級、綠色發展之路的希望所在。
黨的十九大召開在即,新起點上的發展,關鍵要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這是紅土地上升騰的新希望
到2020年,廣東省力爭全省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達7400億元;福建省力爭物聯網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江西省也提出打造千億元級移動物聯網產業,確保讓物聯網更好促進生產、走進生活、造福百姓
這是紅土地上涌動的實干潮
廣東全域,一場珠三角對接粵東西北的產業共建正在轟轟烈烈上演,拒絕污染企業,在產業轉移中實現升級,長期排名靠后的紅色土地正通過彎道超車迎來綠色崛起。
福建龍巖,抓住蘇區振興發展契機,一手忙脫貧致富,一手打造軍民融合等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物聯網、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昔日資源型城市正在專業轉型中蝶變。
江西贛州,軟件產業孵化園、物聯網產業園、電商產業園在振興蘇區發展利好政策和地方幫扶措施激勵下,科技創新已與贛南這片紅土地息息相關,一個個產業平臺在當地建立;中辦、國辦日前印發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實施方案》讓革命老區更堅定走綠色產業升級路。
有關機構預測,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消費升級的帶動下,在低功耗廣域網、5G、芯片及傳感器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的支撐下,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到2019年有望達15800億元,廣闊的市場空間提振了原中央蘇區發展物聯網經濟的信心。
借力‘物聯網+’提升傳統制造業、發展新興產業,在經濟落后地區大有可為。中科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大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