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炫】人工智能入侵時尚界,把機器人穿上身
人工智能運用范圍越來越廣,從生產到生活,囊括了人們的吃穿住行。近日,MIT設計了一款可以在衣服上移動的機器人,非常酷炫,這也許是人工智能在可穿戴領域細分創業的機會。
麻省理工學院MediaLab推出智能穿戴項目ProjectKino,用一款手掌大小的機器人,通過磁鐵吸附在衣服上,工業機器人維修,實現不同功能:它可作配飾,隨著機器人的移動,衣服的樣式也在不停變換,還可以不同形狀隨意組合。它還可以作話筒,甚至能感知溫度,雨停后幫你拉下帽子?
智能穿戴設備不僅需要好看,更需要實用,MIT還研發了一套能保障工人工作安全的穿戴設備:戴式背心,KUKA機器人電路板維修,內置呼吸、心跳和皮膚電阻感應(GSR)的傳感器,其中GSR可測量情緒狀態;夾克備有環境傳感器,可測量空氣質量、噪音程度、煙霧和空氣中有害物質。一旦發現危險,就會通知工人和工廠管理者;工作鞋內建應力傳感器,可監測工人的重力負荷,一旦重力負荷超出工人承受范圍,工作鞋會持續發出震動,直到恢復正常負荷,附近的工人也會發現同事需要協助。
項目成員CindyHsin-Liu表示:我們想讓可穿戴機器人成為人們的私人助理。希望在未來,它們能有自己的思想,了解用戶的生活習慣和風格。到那時它們的體型會越來越小,機器人維修,能與衣物融為一體。
機器人的尺寸是目前的一大制約因素如果太大就不實用了。除此之外,電池壽命也是一大難題,目前這款機器人的續航僅為45分鐘。研究人員正努力開發衣服內的無線充電,這樣機器人只需要在充電區充好電后爬會它的工作地點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