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第五屆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高峰論壇在西南交通大學舉行,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新能源、AR、VR從專家口中,我們聽到了交通強國的未來。
在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描繪的藍圖中,到2035年,我國將形成陸海空天網的立體智能交通網,時速600公里以上的高速磁浮列車將大行其道。到時候,紅綠燈將走進博物館。
【智】
人工智能+交通能把紅綠燈送進博物館
2017年,最熱一詞,非人工智能莫屬。
自阿爾法狗擊敗李世石后,今年異軍突起的阿爾法元擊敗阿爾法狗,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讓徐飛感到匪夷所思。‘機智過人’這個成語如今有了另外的解讀:機器的智力超過人類,徐飛如是說。
而人工智能在交通領域的應用也在不斷推進。無人駕駛公交車在深圳上路試運行,說明無人駕駛技術已非常成熟,它具備自己跟別的交通工具進行交匯的能力。
大勢將至,未來已來!徐飛用了這句話來形容智能交通時代的來臨。在他看來,未來交通一定是智能交通模式,交通工具自身通過傳感器和衛星通訊等設備和控制系統,把所有的道路、車輛、行人等有關信息和狀態綜合集成起來,然后進行自識別、自適應、自駕駛,整個過程完全智能化。既然已是自動駕駛的智能交通,那還要紅綠燈干什么?12月9日,徐飛在論壇中說,到2035年紅綠燈將被淘汰。兩天后,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專訪時,他再次刷新時間:就目前人工智能發展的驚人速度,可能不用到2035年,就會呈現這樣的態勢。
【速】
時速600公里2035年高速列車有望大行其道
速度是交通的靈魂,‘更快’是人類永恒的追求。人們太渴望‘天涯若比鄰’的感覺。在徐飛看來,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對速度的追求史。世界大國之間的速度競賽更是如火如荼。
2014年,中國高速列車CIT500創造試驗臺最高速度605km/h。2015年,日本山梨磁懸浮試驗線L0系列車實現603km/h載人運行最高速度。2016年,美軍打破磁懸浮速度世界紀錄,空軍846測試中隊利用低溫超導磁懸浮技術以及火箭推進,實現了1019km/h的最高時速。
而西南交通大學在2014年建成的世界首個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試驗線,驗證了創造更高速的可行性。2017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提出飛行列車研制計劃,按照其三步走計劃,最高將研制4000km/h時速的飛行列車。
當然,實驗室的研究成果要工程化、商業化尚需時日,中間過程可能較長。但是,日本已有500+超高速運營的時間表了。因此徐飛樂觀判斷,到2035年,KUKA機器人維修,時速600公里以上的高速磁浮列車將大行其道。不僅如此,中國干線鐵路將普遍實現無人駕駛、刷臉進站、行程規劃、WiFi覆蓋,乘客可享受集成各類智能服務于一體的愉悅出行。
【強】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全世界提供中國運輸方案
從世界大國的崛起發展軌跡來看,交通作為國之重器,在國家建設與強盛發展中無不起到戰略支撐與引領的巨大作用。
建設交通強國,可以加快構建‘以我為主’的全球物流中心,為世界提供中國運輸方案。徐飛說,十九大報告在強調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時,明確將交通強國與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等并列一起,為中國社會指明了未來現代化強國的關鍵結構。
本次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高峰論壇,即以交通強國為主題。對于交通強國,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徐飛有自己獨到的理解。他認為,交通強國內涵極其豐富和深刻,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在通常理解的基礎上,至少可以在交通、強、國三個方面作進一步解讀。
首先,在當今這個陸、海、空、天、網的全域時代,交通至少還應包含天路(航天飛機、宇宙飛船)和網路(信息高速公路);
其次,強不僅是形容詞,更是動詞。交通強國不能僅理解為在交通方面是強國,更應該解讀為通過交通使國家強大,即通過發展交通促進經濟發展,支撐國家重大戰略,推動產業變革和文化交融。要跳出交通看交通,從戰略高度審視交通的重要作用。
最后,徐飛看來,國字應該這樣理解:交通強國升華為交通天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