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引領機器人產業國際合作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如何實現中國與世界機器人產業鏈各環節最新技術的對接與合作?中國機器人產業如何走出去?在近日舉辦的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論壇上,多位中外機器人領域專家給出了答案。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張明軍認為,多國家、多學科的機器人合作是必然趨勢,因為機器人本身就是一個交叉的學科,且全球關于機器人的研究非常不平衡,所以一帶一路對于各國協調創新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遇。
俄羅斯機器人協會非常年輕,我們創立到現在只有不到兩年的時間。協會創辦的目的是能夠更好地促進俄羅斯機器人市場的發展,同時促進國際合作。俄羅斯機器人協會主席VitalyNedelskiy告訴記者,目前俄羅斯有一個工業機器人生產項目正在和中國的上海市合作,地點在西伯利亞,KUKA機器人維修,產品是六軸和四軸的工業機器人,主要銷售給俄羅斯的國有企業。
據VitalyNedelskiy介紹,本次展會上,有一家來自俄羅斯的機器人公司ROBBO,主要開發、生產和銷售教育領域的機器人。公司已經獲得很多國家授權,希望通過此次大會能夠在中國找到合作伙伴。
芬蘭阿爾托大學教授HeikkiKoivo表示,中國市場需求巨大,對芬蘭機器人產業發展來說是一個較好的機遇。芬蘭有一家創新資金支持機構,20多年來致力于促進芬蘭與中國之間的合作,希望兩國之間的大學、研究機構和公司的研發與創新合作能更進一步。
以色列是一個很小的國家,為什么要和以色列合作?以色列機器人協會主席ZviShiller說,中國的合作伙伴經常會這樣問他。在他看來,以色列有非常先進的機器人設備,很強的視覺公司、移動機器人公司、傳感器公司和控制器公司,中國跟他們合作,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類似的國家間合作并非少數。日本IEEERAS現任主席SatoshiTa鄄dokoro表示,自然災害在全世界是很常見的,災后救援機器人在災后的響應、復蘇和預防上能夠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帶一路倡議將有力推進日本與中國等國家在機器人技術領域的合作。
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當前中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機器人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中國正在向機器人應用大國向創新大國邁進。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伯旭說。
近年來,中國機器人產業始終堅持開放合作、共享共贏的發展方向,與跨國企業及國際機構保持著良好的合作。全球著名的機器人企業包括相關零部件企業,庫卡機器人,大多已在中國設立研發生產基地,取得了較好的業績,推動了機器人產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在引進來的同時,中國機器人企業也在積極地走出去,一批骨干企業的機器人產品已實現出口,并陸續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產業園區乃至產業新城,企業合資合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如美的收購庫卡81%的股份,中車旗下時代電氣收購全球第二大深海機器人公司英國SMD100%的股權,為企業進一步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帶一路’為中國未來的國際化搭建了很好的平臺,同時為中國機器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促進中國機器人企業快速發展、走向世界。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裁曲道奎表示。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推動中國機器人企業‘走出去’需要考慮兩個問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智慧制造研究院院長王田苗告訴記者,機器人維修,首先是人口差異,在美國很少有便利店,但是在中國、日本和韓國沒有便利店就無法生活。這與社會結構有關系,它決定了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開拓技術研究的方向。其次是文化差異,在美國的一個小區,有很多亞洲的老爺爺、老奶奶在照顧孫子、孫女,但是西方沒有這樣的情況,這就是文化和倫理上的差異。